首页 > > 華人新聞

五大洲華文媒體探秘紅樹林 領略綠美深圳和諧共生

2023年11月11日 21:5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11日 21:58

  【香港商報訊】記者蔡易成報道:11月5日上午,由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的華文媒體及國內外全球商報聯盟媒體高層組成的採訪團,走進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品味山海相連、自然生態與城市融合的綠美深圳。採訪團先後探訪了紅樹林科普棧道、觀鳥亭、浮橋、前沿灘塗等,感受深圳在生態修復、保護瀕危物種,促進城市與自然和諧共處所作的努力。這次深圳行讓世界華文媒體社長總編輯們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從鱗次櫛比的都市景象中,發現了深圳的綠色之美,感受這座城市在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

  探幽秘境 感受別樣深圳

  深圳,對於來自五大洲的華文媒體社長總編輯來說,第一印象多數是摩天高樓和車水馬龍忙碌的都市。其實深圳這座國際化大都市還有不為人知的“靜謐”一面。這裏有始建於1984年的廣東內伶仃福田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由福田紅樹林和內伶仃島兩個區域組成,總面積達921.64公頃。其中福田紅樹林位於深圳最繁忙道路之一的濱海大道南側。

  當天上午,五大洲華文媒體採訪團走進福田紅樹林區域,共同品味山海連城的綠美深圳,感受城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模式。福田紅樹林區域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共同組成深圳灣(香港稱後海灣)紅樹林濕地,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水鳥。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保護區現有原生紅樹植物16種,其中本地自然生長的紅樹植物7種,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樹、海漆、老鼠簕、木欖等;記錄有鳥類約200種,其中捲羽鵜鶘、白肩雕、黑臉琵鷺、黑嘴鷗等23種為珍稀瀕危物種,是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的第二大越冬地。

  紅樹林,被譽為生態屏障,是深圳城市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珍貴的自然遺產。來自五大洲的媒體老總們親身領略了這裏獨特的自然景觀,嘆為觀止。採訪團首先踏上紅樹林科普棧道,這是一個供遊客漫步的木棧道,穿梭在紅樹林之間。鬱鬱葱葱的綠葉,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讓人彷彿置身於原始森林。棧道兩旁,專業講解員詳細介紹着紅樹林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以及保護工作的歷程。近年來,為大力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功能,深圳因地制宜開展深圳灣濱海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通過人工種植紅樹林、清理外來物種、營造鳥類棲息灘塗等措施,深圳灣濱海紅樹林濕地恢復本土紅樹植物面積近10公頃,形成人工灘塗。

  美國中華商報社長蘇子涵深感震撼,他把紅樹林比作是“市內桃源”,他表示:“沒想到在深圳這麽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裏還藏着這麽美麗的自然風景,深圳這樣大力地保護生態讓我深感震撼,這裏是城市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體現。”

  循跡觀鳥 點讚生態保護

  隨後,採訪團來到觀鳥亭,這裏是觀賞鳥類的理想場所。深圳的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是眾多候鳥的遷徙途經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菲律賓華商縱橫傳媒社長黃棟星興奮地說:“在這裏,我看到了各種美麗的水鳥,這是一次與自然親近的絕佳機會。深圳的生態保護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浮橋是紅樹林保護區內的一大特色。浮橋的建設是為了讓遊客更近距離地體驗這一獨特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紅樹根繫,以維護整個濕地生態平衡。

  最後,採訪團來到前沿灘塗,這裏是紅樹林保護區的邊緣地帶,也是紅樹林與深圳城市相交融合之處。前沿灘塗上,保護區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生態修復和植樹造林工作,以確保這一寶貴資源得以永續利用。參觀中,採訪團成員與工作人員交流,了解深圳在生態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們紛紛對深圳的可持續發展願景表示讚賞。

  深圳市一直以來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紅樹林保護區的開放和保護工作是深圳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也是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通過這次“世界華文媒體社長總編輯深圳行”活動,深圳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生態之美,同時也為全球生態保護事業貢獻了寶貴經驗,令更多人關注和投身於生態保護的事業中。

 

“世界華文媒體社長總編輯深圳行”活動走進福田紅樹林保護區。 記者 李溪攝

 

五大洲華文媒體採訪團走進福田紅樹林。 記者 李溪攝

 

採訪團近距離地體驗紅樹林生態之美。 記者 李溪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