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僑團動態

菲律賓——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2022年01月04日 22: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1月04日 22:18

  一講起“絲綢之路”,彷彿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你會在戈壁黃沙、長河落日中,跟隨駝鈴陣陣、絲路漫漫,你會置身商旅雲集、市聲鼎沸的古泉州,眼看海上絲綢之路千舸競發、雲帆蔽日的壯闊景象,耳聞解纜起航、驚濤拍舟的歷史回聲。

  菲律賓,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以及出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節點,無疑是這幅畫卷中獨特又璀璨的明珠。她如珍珠般錯落鑲嵌在西太平洋,與中國隔巴士海峽相望,見證著海上商貿經濟的繁榮與變遷,見證著多元文化間的溝通與交融,兩國民眾的友誼在源遠流長的交往中熠熠生輝。

  第一卷:經貿往來,長盛不衰

  “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古泉州,來自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東南亞的貨船桅桿林立,這其中,“千帆競發”于港口,經澎湖、琉球至菲律賓,或避開台灣海峽,繞道廣州駛向呂宋島。馬尼拉的帕西格河岸,晨鐘敲響,從中國沿海港口出發的平底帆船,已經抵達這裡。有華商奔波于各個島嶼,每到一處,先駐舟水中,敲鼓通知岸上的當地人,雙方談好價格後再登岸交易。有的華商與菲人憑信任關係做買賣,將貨物賒給菲商轉販他島,幾個月後菲商再將所得償付華商。這是中西方歷史文獻中描述的圖景,也是古時千百年來中菲民間貿易的常態。

  形成于秦漢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使漢朝時的中國航海者已到達菲律賓群島。隨著唐王朝成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進入繁榮期,中菲經貿文化往來也愈發密切。中國商船滿載著瓷器、絲綢、銅鼎、茶葉、酒等貨物而來,從菲帶回玳瑁、黃蠟、珍珠、竹布、檳榔、烏梨木等土產。至明代,西班牙殖民者征服菲島後,“中國-菲律賓-拉美-歐洲”太平洋絲路應運而生。二百五十多年間,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每年6月順風而上,歷時半年、萬餘裡海程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口,載運著白銀、銅、可可等商品返程,順洋流經3個月回到馬尼拉港,再將商品運往中國銷售,菲律賓作為絲路轉運站,盛極一時。時移世易,太平洋絲路早已告終,但中菲經貿文化往來不曾中斷,如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更使中菲間的互惠往來揚帆起航、節節升高。

  第二卷:和平交往,增進友誼

  700年前,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從泉州出海,遍訪菲律賓諸島後,寫下他的身歷親見:“(三嶼)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磬其資囊,以文其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大意是:三嶼(今日Batanes附近)的男人們常坐船去泉州花費重金紋身,回家後倍有面子。無論是汪大淵探訪菲島,還是菲島男子為了紋身北上泉州,諸多人員往來的大小故事,點亮了中菲千年交往史話。

  民間交往積累了深厚情誼,推動了政府間的友好交好。明代永樂皇帝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三次抵達菲律賓呂宋島和蘇祿國,實行“厚往薄來”的貿易原則,帶去豐富的物產和先進的文化。1417年,蘇祿國東王率百人使團訪問北京,受到明朝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東王回國途中,不幸病逝于山東德州,王妃及王子留居守墓,世世代代繼續客居當地,明清朝廷以禮相待,不敢怠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菲間從陌生到信任,從交流到交往,從交好到交融。伴隨著中國商人與菲島居民的定期貿易,久而久之,一些中國商人乾脆留了下來,在此繁衍生息,明代以後開始大規模移民至菲。據《明史》記載:“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至者數萬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長子孫”。西方文獻亦記錄到,1603年僅馬尼拉的華人就高達3萬人。華人華僑逐漸融入菲民族社會中,為其多元文化不斷增加異彩。

  第三卷:人文交流,互通互鑒

  經貿的發展向來帶動著文化的傳播交流。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貿之路,更是一條科學、技術、文化、理念的互通互融之路,在中菲交流史中得到極為明顯的體現。古時,中國沿海地區使用菲島一種名叫馬尼拉麻的蕉麻,來製造船上的繩索、錨索。菲律賓的蘇木、片腦、豆蔻、降香、蓽撥等香料與藥材也極大地豐富了中醫藥的藥庫。彼時由于中華文化的領先地位,菲律賓受到很大影響,據菲律賓學者格雷戈裡奧·F·賽義德(Zaide, Gregorio F)的研究,早起菲律賓人從中國人那裡學會了使用瓷器、金屬、製造火藥等技術,鞋服和婚喪嫁娶的習俗也都源自中國。

  西治時期,隨著華人大舉來菲,中國商船運來種類繁多,涵蓋吃穿用度、方方面面的生活用品,華僑將中華農耕文明、閩南農漁工商的先進技術引入菲島,對菲文化的影響隨處可見。如,飲食方面,扁食、雜碎、烤乳豬、麵條米線等早已融入菲人日常飲食,語言方面,他加祿語融匯了大量閩南方言,用磚砌和石塊建築房屋的方法由華人工匠帶入菲島,菲島出版的第一本書籍《基督教義》由華人印刷和裝訂,菲各地天主教堂的早期聖徒畫像和雕像也多出自華人畫匠之手。

  卷尾語

  千年中菲交往,在海上絲綢之路上演繹了一幅商賈往來、互學互鑒的歷史畫卷。一代又一代“絲路”上的中菲商貿人,用勇氣、智慧和堅韌,劈波斬浪、篳路藍縷,共同打開了友好交往的大門,架起了中菲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樑。回望千年,帆影不在,友誼長存。中菲間互聯互通、互利共贏,兩國民眾友好交往,守望相助,兩國文化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水乳交融,大放異彩。海上絲綢之路上和平友誼的故事未完待續,繁榮發展的歌聲嘹亮迴盪,待“中菲人文之驛”與你再敘!

“中菲人文之驛”編委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