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活力中国】一支好毛笔长啥样?走进“华夏笔都”看毛笔制作过程(2025-07-09 10:23:54)-文房器具、案头清供 古代文人生活有多风雅?(2025-07-09 10:22:43)-兰州拉面(2025-07-09 10:18:56)-岷市長莫仁諾宣佈稅務特赦(2025-07-09 01:51:45)-馬加智市政府撤銷 地鐵項目和解協議(2025-07-09 01:51:14)-外交部召黃溪連大使 關切杜仁珍諾遭制裁(2025-07-09 01:50:46)-農業部將嚴查來自廈門港貨物(2025-07-09 01:50:26)-菲天主教主教團譴責 網賭成癮為「新禍害」(2025-07-09 01:49:54)-莎拉建議小馬「照照鏡子」(2025-07-09 01:49:35)-菲國立大學醫學院 挖出2枚二戰炸彈(2025-07-09 01:49:08)-菲国新闻(2025-07-09 01:48:43)-菲娛樂博彩公司反對全面禁博彩(2025-07-09 01:48:37)-選署正式公告亞曼地 當選岷第六區眾議員(2025-07-09 01:48:12)-菲国新闻(2025-07-09 01:48:07)-張僑偉倡建新出生登記系統 防止外國人詐取菲公民身份(2025-07-09 01:47:52)-菲国新闻(2025-07-09 01:47:15)- 拉卜楞寺:从“世界藏学府”到文物保护典范(2025-07-09 01:46:23)-海外华媒探访桑科草原:“95后”主理人打造桑科草原“营地经济”新范式(2025-07-09 01:46:04)-去甘南,开启一场舌尖上的美食之旅(2025-07-09 01:14:15)-国际(2025-07-08 23:21:45)-中国(2025-07-08 23:20:44)-华社(2025-07-08 23:20:21)-经济(2025-07-08 23:20:17)-海韵(2025-07-08 23:19:59)-大众(2025-07-08 23:19:15)-华社(2025-07-08 23:19:13)-华社(2025-07-08 23:18:29)-小商报(2025-07-08 23:16:41)- 中國菲律賓中醫藥中心「三伏灸」特色療法開始預約啦!(2025-07-08 23:15:00)-菲律賓5月失業率降至3.9%(2025-07-08 23:13:41)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 僑務資訊

海外侨胞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你了解多少?

2021年04月08日 10:17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缅甸华人吴庆星创建仰恩大学

  爱国侨领陈嘉庚倾资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大学

  南洋华侨胡文虎被誉为“捐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捐资的学校不胜枚举......

 

资料图:陈嘉庚肖像
资料图:陈嘉庚肖像

  陈嘉庚“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兴学义举成为广大海外侨胞助力祖(籍)国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早年间,老一辈华侨大多家境贫寒,后来他们远渡重洋,漂泊他乡,却因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给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慷慨解囊,捐资兴学,下定决心改变祖国和家乡教育落后的面貌。

  如今,百年善举,薪火相传。华侨华人热心公益,对祖(籍)国教育事业的捐助早已遍地开花,尤其是对偏远山区希望小学的捐赠,让大山里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小侨就此采访了几位侨务专家,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华侨华人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图为厦门大学的建南楼群。王东明 摄 来源:中新社
图为厦门大学的建南楼群。王东明 摄 来源:中新社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

  “华侨华人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和帮助国家与地方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捐资办学活动涉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类型。

  近现代以来华侨华人也在故乡捐资办学,在侨乡创办了大批的学校,加快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对促进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华侨华人的捐资助学逐步走出家乡,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华侨华人一向重视教育,国民强则国家强,他们希望把钱投入教育领域,从而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比如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时候正是胸怀‘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想,希望改变中国当时落后的状况。”

 

  图为厦门大学举办 “南方之强”庆祝建校100周年文艺晚会 王东明 摄 来源:中新社
图为厦门大学举办 “南方之强”庆祝建校100周年文艺晚会 王东明 摄 来源:中新社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

  “除了捐资兴学外,还有众多有海外经历的留学人员回国执教,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国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观念变革,使教育走向了个性化、平民化、实用化和科学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海外侨胞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弘扬的是教育为本的中华民族传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厦门大学的百年屹立是华侨华人对教育事业贡献的真实写照。”

 

  图为厦门大学举行庆祝建校100周年升国旗仪式。庄华 摄 来源:厦门大学官网
图为厦门大学举行庆祝建校100周年升国旗仪式。庄华 摄 来源:厦门大学官网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奕平:

  “除了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资助外,华侨华人还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引入国内学校,这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搭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捐资办学到设立帮扶贫困学子的奖学金,海外华侨华人对侨乡教育事业的支持来源于对故土的关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最能诠释海外侨胞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回馈。”

  近现代以来华侨华人通过捐资兴教、捐资助学等方式支持祖(籍)国和家乡教育,小侨和大家一样,对他们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记者:金旭 吴侃)

要闻回顾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