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逾30菲人仍陷緬加密貨幣詐騙集團(2022-11-29 01:36:00)-移民局長陳辛戈提醒外僑 娛樂場所查身份是假新聞(2022-11-29 01:35:46)-呂宋9省新冠陽性率升(2022-11-29 01:35:32)-車牌限號計劃明暫停一天(2022-11-29 01:35:16)-菲美軍事合作不得不考慮中國份量(2022-11-29 01:35:02)-法長兒子涉毒案 檢察官完成調查(2022-11-29 01:34:45)-眾院通過反打假球法案(2022-11-29 01:34:31)-專家促打加強針防新冠亞變種(2022-11-29 01:34:17)-洪智維洛斯不支持增美軍設施(2022-11-29 01:34:03)-上好佳施學理:抓住滇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攜手共進(2022-11-29 01:33:49)-菲國新聞(2022-11-29 01:32:23)-菲國新聞(2022-11-29 01:32:01)-菲國新聞(2022-11-29 01:31:39)-巴西市菲華防火會新屆職員就職 莊順鑫願傳承父輩精神服務社會(2022-11-29 00:36:28)-育仁中學校友會返校日 校友慷慨捐獻母校助學金(2022-11-29 00:36:06)-百閣公民學校慶祝創校一百週年 林文殊林文誠願百閣成特色優質學校(2022-11-29 00:35:42)- 中正學院三位教師獲 第十八屆「正友木鐸獎」(2022-11-29 00:34:34)- 菲中國商會拉允隆聯合碧瑤分會熱烈歡迎 駐拉瓦格領事館任發強館長領事夫婦到訪(2022-11-29 00:34:05)- 商總林育慶理事長等諸領導應邀 出席第十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2022-11-29 00:33:36)- 菲律濱元龍敦義社總社 菲律濱元龍山總商會 菲律濱元龍關聖夫子殿董事會 訂期舉行就職典禮(2022-11-29 00:33:10)-石獅八中菲校董會復選 蔡三順榮任新屆董事長(2022-11-29 00:30:08)- 旅菲石獅市第八中學校友會複選完竣 蔡榮煊學長眾望所歸榮膺新屆會長(2022-11-29 00:29:48)- 世界貿易中心的Noel Bazaar等待著無盡的節日慶祝活動(2022-11-29 00:29:29)-多樣性中的繁榮:建設和平的全球方法(2022-11-29 00:29:09)-李瑞香逝世(2022-11-29 00:28:44)-曾憲宗逝世(2022-11-29 00:28:27)-施天示逝世 (2022-11-29 00:28:10)-菲股上漲逾1% 披索匯率橫盤整理(2022-11-29 00:27:46)-菲律賓在中國進口博覽會銷售額創新高(2022-11-29 00:27:31)-利率漲跌不一 國庫局授予部分國債(2022-11-29 00:27:18)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 僑鄉傳真

百年僑校南風之薰啟鄉學 百年歷程今勝昔

2021年09月01日 13:4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池店中心小學科技樓
池店中心小學科技樓
池店中心小學綜合樓
池店中心小學綜合樓
李煥之紀念館開館典禮
李煥之紀念館開館典禮
李煥之紀念館
李煥之紀念館

  (原載晉江鄉訊)在池店村的最高處,李氏家廟後面的麟石旁坐落著一所百年僑校——池店中心小學。如今的校園環境優美,桃紅李艷,生機勃勃,但初辦學時,這裡僅有教師四位,學子二十人,址設家廟。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現有學生千餘人,教學樓、禮堂、綜合樓、辦公樓、科技樓整齊排列,各類教學設施齊全完備。歷經百年春秋的池店中心小學為池店村的人才培養、文化厚植和村民素質提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南風之薰 開啟鄉學

  清朝時期,池店學童讀書難,旅菲華僑李昭針1909年返鄉時便與諸族長商議,並表示他願意捐資辦學,此舉得到眾人支持。隨後,池店村于1910年創辦了“私立南薰小學”,“南薰”一名取自先秦《南風歌》中的詩句:“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意思是南風清涼輕輕吹過,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南風適時緩緩吹過,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學校取名“南薰”,喻示南洋僑親熱愛家鄉,捐資興學,猶如南來之風,解除了家鄉教育貧瘠之苦,為家鄉發展帶來了希望。

  學校初辦時,雖然僅有教師四名,借李氏家廟作為教室開學授課,教育條件簡陋,但學堂的創辦開設了池店村辦學的先河,不僅為村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世留下了興學重教、回饋桑梓的精神品質和重要傳統。李昭針去世後,其子李煥然繼承父志繼續辦學,長期獨自負責辦學經費。為適應辦學需要,李煥然率先出資籌建校舍,獲得了池店村更多熱心教育人士的積極響應,紛紛獻地出資,捐置設備。新的校舍于1925年落成,翻建後學校氣象更新,學生數量隨之大增。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學潮的興起,學校除了認真教學外,還格外重視課外活動,鼓勵師生走向社會,演文明戲,破舊俗,立新風之舉,一時成為村中美談。上世紀二十年代,共產黨員王時光、唐言福先後來到池店南薰小學任教,向學生宣傳革命真理。1931年,晉江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池店支部在南薰小學成立,許多革命志士以教師身份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為革命鬥爭做出重要貢獻。1937年,日寇發起“盧溝橋事變”,舉國憤怒,李煥然與眾人商議學校易名事宜,決定將學校改名為“南鐘小學”,意為“南國鐘聲,警醒全民抗日”。隨著時代變遷,學校又陸續變更過幾個校名,直到1949年之後正式命名為“池店中心小學”。

  鄉賢捐輸 發揚光大

  百年來,池店中心小學在坎坷中前進,在艱難中發展,但池店人“百年樹人、育人興邦”的理念矢志不移。從初辦學時的二十名生源,到現在發展已逾千人規模,學校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僑親們的慷慨捐資。如菲律賓鳳池同鄉會的李峻峰、李祖蔭、李孝泉、李榮美等家族,帶頭先後參建了學校大禮堂、綜合樓、科技樓、新教學樓等,為池店村的教育事業做出傑出貢獻。

  李孝賢是學校的老校董,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著許多關于學校發展的人和事,其中李應泉家族的事跡讓他印象尤為深刻。李應泉是旅居印尼華僑,事業有成後常回到家鄉池店捐資助學,其重教精神深深影響了女兒李佩治和他的侄子李智曲。李佩治自幼在印尼長大,但她支持父親李應泉在故里捐資辦學,還創立了“李佩治助學教育獎學基金”,為貧困生提供幫助,並慷慨解囊參建池店中心小學教學樓,獨資捐建小學一列“讀書長廊”,一條百米橡膠跑道,為學校禮堂翻建成“科技樓”作出巨大貢獻。李智曲為募集教育資金,長期奔波于菲律賓、新加坡之間,來回穿梭牽針引線,為學校建設出資出力,獲得晉江市人民政府“樂育英才”的獎章榮譽。2000年,那座在1982年投入使用的、僅有兩層16間教室的大樓被鑒定為危樓,不得再作為教室使用,池店學子即將面臨無教室可上的窘境。李智曲得知消息後,不僅同意拆掉他們父子原有捐建的三間教室,還帶病驅車前往叔父李應泉的居住地,將情況向這位耄耋老人反映。老先生著急地說:“不能讓家鄉的孩子沒地方讀書!”隨即捐贈一室,並轉告女兒李佩治,要關注家鄉教育盡力幫忙。

  這期間,還湧現出眾多的感人事跡,如旅居馬來西亞的李孝嘉,雖然已經是位九旬老人,但也是非常關心家鄉教育事業,得知學校需要建設新的教學樓,立馬委託親戚捐贈三間教室。菲律賓歸僑李朱成一生未婚生活簡樸,也毅然決然拿出一生積蓄和治病費用用于建設教室。最終,在海內外鄉親的共同努力下,新建的五層教學大樓終于落成,也正是海內外池店人齊心執著為教育的精神,才有了池店中心小學的發展。

  絃歌不輟 桃李芬芳

  1997年初,為了迎接池店中心小學即將到來的九十週年校慶和參加晉江市校歌比賽,校董會、村委會委託遠在北京的鄉賢李煥之為學校校歌譜曲。當時,78歲高齡的李煥之已身患重病,但為了盡快滿足家鄉鄉親的要求,他力克病魔,抓緊創作,最快時間內完成了校歌曲譜。在與曲譜一同寄來的信件中,他寫道:“校歌的速度是中板但不要太慢,要舒展流暢。其中校訓四字我用了特殊處理,使之整個旋律吻合而又突出強調之,這要在演出時注意為要。”如此仔細地指明要點,並認真指導,足見這位在外的遊子對家鄉的重視與用心。

  為校歌赴全市參賽,李煥之也特地擬了兩個方案,並告知:“校歌多半是齊唱好,所以我就不寫第二部合唱,只是按照原來的表演意圖,把第一遍‘哼唱’與‘領唱’配合稍好一些,第二遍考慮‘輪唱’的處理也略為改動一個音,以適合聲部和聲不至於打架。”此時的他病情已非常嚴重,但仍掛心學校參賽之事。比賽中,學生們深情地唱響了校歌:“鳳池泛綠,獅山聳翠,校園一派好風光,桑梓學童聚一堂,春風吹和煦,桃李盡成行。誠以處事,毅以奮發齊向上,勤以益智,謹以某事圖強。南薰學風如水長流。”最終以其詞曲完美結合,旋律優美柔和獲得高獎。

  “以後家鄉有什麼事情可直接與我聯繫,為家鄉做點事,我是很樂意的,也甚感榮幸。”李煥之對祖籍地池店有著深深的眷念之情,晚年與病魔抗爭的同時,仍筆耕不輟為家鄉做出貢獻。為了紀念他,2010年,池店鄉親利用池店中心小學百年校慶的良機,建立全國第一個李煥之紀念館。2013年,池店中心小學科技樓落成,紀念館遷址到學校科技樓四樓,菲律賓鳳池同鄉會特地組團返鄉慶賀,李煥之的兒子李大康、李小康也特地從北京趕回來,現場共有近千人參加了遷址儀式。新館展廳有370多平方米,更為寬闊明亮,展示的內容圖文並茂,通過“情系桑梓”“奔赴延安”“獻身音樂”等十多個部分全面介紹了李煥之的光輝人生。之後,學校又在科技樓五樓新添面積730平方米的“煥之音樂廳”,以此表達對李煥之的崇高敬意。

  絃歌滿百載,桃李遍五洲。令人欣慰的是一百多年來,池店中心小學秉承“誠、毅、勤、謹”的精神,弘揚南薰學風,為社會教育培養了一批批人才。莘莘學子分佈于世界各地,在社會各行各業中努力拚搏,成績斐然。更可貴的是許多從學校走出來的旅外僑親在僑居地奮發有為,成為實業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愛鄉僑領,延續著上一輩池店人的精神與風範。

要闻回顾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