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杜特地抵海牙 移交ICC拘留(2025-03-13 03:09:50)-黎拉羅薩請求參院保護 避免被引渡至國際刑院(2025-03-13 03:09:46)-政府將杜特地強行押送海牙 分析指防軍變兼削弱影響力(2025-03-13 03:09:45)-國際刑事法院是什麼? 來看看杜特地拘留中心(2025-03-13 03:08:51)-當局查獲6億元殭屍肉 被用來製作燒賣和熱狗(2025-03-13 03:08:37)-參議員黎拉羅沙發聲 準備與杜特地共患難(2025-03-13 03:08:33)-高院拒頒布臨時禁制令 駁回杜特地和盟友請願(2025-03-13 03:08:17)-選署:杜特地仍是納卯市長候選人(2025-03-13 03:07:50)-莎拉千里救父 能否為杜特地家族扳回一局?(2025-03-13 03:07:47)-軍方否認部隊出現異動(2025-03-13 03:06:35)-莎拉趕赴荷蘭「千里救父」(2025-03-13 03:06:15)-菲国新闻(2025-03-13 03:06:07)-菲国新闻(2025-03-13 03:05:42)-菲国新闻(2025-03-13 03:05:20)-菲国新闻(2025-03-13 03:05:07)-广告(2025-03-13 00:25:08)-中国(2025-03-13 00:24:43)-国际(2025-03-13 00:20:12)-华社(2025-03-13 00:19:19)-华社(2025-03-13 00:18:57)-华社(2025-03-13 00:18:19)-华社(2025-03-13 00:17:55)-华社(2025-03-13 00:17:28)-华社(2025-03-13 00:16:43)-百草园(2025-03-13 00:16:19)-锦峰(2025-03-13 00:16:11)-海韵(2025-03-13 00:15:37)-经济(2025-03-13 00:14:51)-大众(2025-03-13 00:14:44)-小商报(2025-03-13 00:13:22)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 僑鄉傳真

千年泉州夢,重返刺桐城

2021年09月04日 13:2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
/
/
/

  數百年前,西洋的航海家來到一座位于神秘東方、種滿刺桐樹的港口,那時的這座城市成了通往世界的門戶。

  數百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在線上匯聚一堂,如今的這座城市成了公認的世界遺產。

  它是寫滿海洋記憶的沿海城市,繁華興盛的國際大港,是貨品集散、商人們會聚發財的地方,也是各種文化交流碰撞之地;它曾因遍佈刺桐樹而在西方得名Zayton,也因為各民族曾跨時空在此相聚而一度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這座城市是中國最多元化的城市——這裡是泉州,一座光明之城。

  不過,如今申遺成功的泉州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這部紀錄片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由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泉州廣播電視台、國家地理聯合攝制,泉州廣播電視台、海峽衛視出品的紀錄片《重返刺桐城》(Return to Zai Tun)將于9月4日起在國家地理亞太、歐洲、拉美、非洲等區域下所覆蓋的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陸續播出,向世界傳遞泉州的歷史與文化。

  這部紀錄片共分上下兩集,不但記錄了泉州從12世紀到17世紀的諸多發展與變化,也透露了許多這座城市從前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小小一座城裡

  竟藏著500個神?”

  在帆船時代,遠洋航行仍然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途徑泉州的航線水下有記載的沉船至少2000艘。遠航者依靠的,不僅是對風向的掌握和準確的氣象觀測,而最重要的,仍然是信仰。

  因此,作為一個大型國際港口,所有來到泉州的商人都要拜一拜他們的神靈——這裡可以說是“三步一廟,五步一堂”,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此各自生存發展。

  首先是佛教。

  風向對于帆船極為重要,因此當時的朝廷必須以國家的高度設立儀式祈禱風順水順。每月一次的勤佛儀式在泉州的開元佛寺舉行。“勤”字聽起來與當地福建話中的“圈”字相似,來自許多宗教的朝聖者與和尚混雜在一起,繞著聖殿的中心誦經,這是該地區最大的定期宗教活動。

  其次,是對中國東南沿海影響最深遠的“媽祖”信仰。

  12世紀時,在泉州灣北邊的湄洲島,一位叫林默的女子傳說能夠預知未來,還能用燈指引船隻回到岸邊,所以她的兄長們始終能平安出海、順利歸來。然而有一天,她的兄長們在出海後杳無音訊,沒能在回到家中,她因此滿心愧疚,最終葬身大海。從那以後,海員和漁民都向她尋求庇佑並親切地稱她為“媽祖”。

  “媽祖”成為“天妃”是在元代:在宋朝,朝廷官方祭祀的海神,是九日山的通遠王;而南宋滅亡後沒幾年,元朝朝廷就把海神封給了“天妃”,也就是“媽祖”。到了1684年的清朝,媽祖更是從“天妃”晉封為“天後”,此後“媽祖”信仰便一直流傳到現代。

  除此之外,在泉州也可以找到其他世界宗教,包括印度教等。

  彼時的泉州已經初見繁榮開端。那時,這片海灣尚未淤塞之前,船隻可直達城市沿岸。這裡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來自西亞、非洲和歐洲的商人與中國人擦肩而過,他們以物易物,熟悉各自的文化和信仰,將一切文化碰撞的印跡都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今天,泉州近900萬人的城市,有著6000多座宗教建築,超過500個神靈都保佑著這裡。

  那時候異國人眼中

  泉州竟是“光之城”?

  1271年夏天的一個傍晚,來自意大利的猶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納(Jacob d’Ancona)經過了一年四個月的航行終于抵達了泉州港——他從來沒想過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座如此巨大的港口,數不盡的香料、絲綢、瓷器和奇珍異寶就在他的眼前。

  這趟航行震撼了雅各。

  雅各停留在泉州數月後繼續他的旅行,多年後他回到家鄉意大利留下了280頁的遊記手稿,其中大多是有關泉州的所見所聞。然而這份手稿卻從未公開,一個猶太家族將它永久地藏匿起來……

  ——直到七百多年以後。

  在烏爾比諾,一個離雅各的家鄉安科納非常近的意大利中部小鎮,大衛·塞爾本(David Selbourne)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在20世紀末出版了一本名為《光明之城》的書,並聲稱是自己耗時三年將雅各的手稿從古意大利文和部分希伯來文翻譯成英文。

  “在13世紀,他去過中國,他認為那座城市的奇妙之處在于——那裡就是一個偉大的世界,遍地都是異國人、陌生人、商人,充滿活力與奇聞異事——那種冒險和獵奇的感覺就是那座城市最美妙的地方。而他確實也是這樣記述的。”大衛·賽爾本在採訪中這樣介紹。

  在雅各的描述裡,泉州是一座極為繁榮的城市。然而,大衛·賽爾本這位翻譯作者從未展示過雅各的原稿,也未曾透露原稿來源何處,他聲稱這是因為原稿的主人不願暴露身份。因此,關于這本書的真實性在國際上存在非常激烈的爭論。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書中的內容並不是真的;而另一些學者認為書中內容確有其事——若假設雅各確有其人,《光明之城》也是一本真書,則雅各所處的時代比馬克·波羅來中國要早上二三十年,而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出版了自己的遊記則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了刺桐港。

  有關泉州的故事古老、生動、世所罕見,見證了“刺桐”這座古代“東方第一大港”的地位、風韻和奉獻。而泉州的秘聞更是遠不止于此,以上提及的歷史與文化僅僅只是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國際版的上集——想要瞭解更多泉州的有趣之處,可以上國家地理頻道觀看這部紀錄片,我們一起“重返刺桐城”吧!(原載國家地理中文網)

要闻回顾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