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杜特地抵海牙 移交ICC拘留(2025-03-13 03:09:50)-黎拉羅薩請求參院保護 避免被引渡至國際刑院(2025-03-13 03:09:46)-政府將杜特地強行押送海牙 分析指防軍變兼削弱影響力(2025-03-13 03:09:45)-國際刑事法院是什麼? 來看看杜特地拘留中心(2025-03-13 03:08:51)-當局查獲6億元殭屍肉 被用來製作燒賣和熱狗(2025-03-13 03:08:37)-參議員黎拉羅沙發聲 準備與杜特地共患難(2025-03-13 03:08:33)-高院拒頒布臨時禁制令 駁回杜特地和盟友請願(2025-03-13 03:08:17)-選署:杜特地仍是納卯市長候選人(2025-03-13 03:07:50)-莎拉千里救父 能否為杜特地家族扳回一局?(2025-03-13 03:07:47)-軍方否認部隊出現異動(2025-03-13 03:06:35)-莎拉趕赴荷蘭「千里救父」(2025-03-13 03:06:15)-菲国新闻(2025-03-13 03:06:07)-菲国新闻(2025-03-13 03:05:42)-菲国新闻(2025-03-13 03:05:20)-菲国新闻(2025-03-13 03:05:07)-广告(2025-03-13 00:25:08)-中国(2025-03-13 00:24:43)-国际(2025-03-13 00:20:12)-华社(2025-03-13 00:19:19)-华社(2025-03-13 00:18:57)-华社(2025-03-13 00:18:19)-华社(2025-03-13 00:17:55)-华社(2025-03-13 00:17:28)-华社(2025-03-13 00:16:43)-百草园(2025-03-13 00:16:19)-锦峰(2025-03-13 00:16:11)-海韵(2025-03-13 00:15:37)-经济(2025-03-13 00:14:51)-大众(2025-03-13 00:14:44)-小商报(2025-03-13 00:13:22)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 僑鄉傳真

洪少霖:天然奇石「天立巖」

2021年10月04日 21:3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古海蝕石
古海蝕石
摩崖石刻及拓片
摩崖石刻及拓片
天立巖
天立巖
如牛角,又如石筍
如牛角,又如石筍

  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橋片區下都社區茂後自然村嶺仔山,現有一天然洞穴,其上有元代所刻“天立巖”三字。正面視之,其上花紋,酷似“和尚寶頂(額頭)”。在筆者看來,“天立”之意,便是天然形成、天造地設之意。

  天立巖,兩年前呈荒草雜生之狀,近年整修後,道路、衛生得以整潔。其左側,原有一塊巨大的立起的大石,上刻有一“佛”字。因開採石料原因,現已傾倒,正面朝天;其右側大石上,有天然痕跡,形似牛角,又形似筍。現今,天立巖周邊無寺廟相關建築,然而其右側土層中有宋元時期瓦礫,當地在宋元時期應有建築物存在。

  天立巖後側山上,相距天立巖約75米處,有摩崖石刻一方,其長1.44米,寬1米。為“梅花峰紫雲山上題刻”:泉之小郡梅花峰,片石嵌空,狀怪甚!宋有高人賁(1)其中。大元至正間,月庭禪者重錫此山。有檀那李,廠厥堂宇延之,玄嶠翁,名曰“天立巖”。主緣惠智,圖改作之,廣二丈一尺,袤視亦然。遂倡募斫石于山,斂甃如法,實千古之勝概也。祀曰:宋作其始,元繼厥趾。果博因滌,萬古流視。至正六年十二月,紫雲山人書。

  筆者嘗試釋意:在泉州一隅繁華之地,有梅花峰,那兒遍佈許多一片又一片的石頭,它們交疊、聳立,顯無依無靠,且分佈不少石洞。那兒石頭奇異,令人奇怪!之前,有一段時間那兒荒蕪。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名為“月庭”和尚(或為承天寺僧人),重新、開始住在那兒。山中有李姓信徒進行供養,其名為“玄嶠”,其在巖寺旁大力建造廟宇,並題名“天立巖”,從而一度興盛。當年,天立巖負責人為“惠智”和尚。其改造、擴建時,面積長度達7米。其看上去,顯壯觀。有起因,才有結果。于是,他們發起此方刻字,刻于平整山石上。然而,該巖的歷史卻是始于宋代,元代修繕。其歷代有所衰弱,也有所興盛,但已然是千古流傳!至正六年(1346),紫雲山人所題。

  泉州文史愛好者王贊成解說碑文道:在古時,其山有人隱居,時隱時現,被世人以為“仙佛”。

  國家博物館文物修復師劉劍輝觀碑文後認為:賁(1),簡化字作賁,有奔走,逃亡之意。似與高人身份不符。此處或應通假為“墳(墳)”,即宋有高人埋葬在此。

  當地地名“茂後”,一般意為大“墓後”。

  現今,天立巖周邊有數方“古海蝕石”。閩東南地質大隊地質環境所所長朱建成介紹:古海蝕石,歷史超過一萬年,甚至已存在數十萬年時間。

  天立巖,巖頂大石長21.5米,高約6.5米。其後有一方大石,高約13米,其周邊有中石,高約3.5米,大石與中石等,在筆者眼中,皆形似“紗帽”、“濟公帽”。

  而今,走近天立巖,可發現其左側有一塊獨立的石頭。筆者觀之,其整體形似“蟾蜍”及“雞母”。有人看後,覺得似“鯊魚頭部”,有鼻有嘴。其石一處有裂縫,似女性生殖器。

  當地百姓介紹:此天立巖,俗稱“老土地公”,至少有100多年歷史。當地原有無數奇石,如:大鼎石、水蛙石、陽石、暗房石等等。其中,暗房石為一大石洞,其內可擺放四桌以上桌子及椅子。當地曾可“鑽雞”,意為能夠于諸多石洞中行走穿越。

  在前往天立巖的路上,距天立巖約750米距離,有一片天然石壁,石壁上有天然花紋,形似“蓮花”。當地所屬榕橋“黃龍”自然村,原有一塊風動石,該石奇在“人推不動,風吹可動”。可以試想,在遙遠的歲月前,當地為海溝,經水流沖刷,才最終形成那般眾多奇石,便為古海蝕石。

  泉州海交館某研究員介紹:石刻為紫雲山人所題,紫雲山人疑為元代釋大圭。釋大圭(1304-1362),俗姓廖,字恆白,號夢觀,著有《夢觀集》《紫雲開士傳》。其石刻“紫雲”兩字下方有空格,疑為原有文字,現今不在,有可能為“開士”兩小字並排。

  南安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在天立巖立有石碑,其中碑文介紹:解放前,天立巖周邊石洞多,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榕橋全鄉游擊隊員經常在那兒集合訓練,其為地下武裝集訓基地,擔負著保衛駐官橋嶺兜泉州中心縣委和晉南同縣工委機關安全等任務。

要闻回顾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