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我所認識的陳祖昌先生

2021年12月22日 23:3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1年12月22日 23:33

  2021年12月17日,從《商報》上閱見陳祖昌先生祝賀筆者新著《萬水千山總是情》面世的全版賀詞。說句心裏話,出乎筆者的意料之外。因為,陳祖昌先生太“大咖”了,論社會地位,兩者相距甚遠。相信不少讀者也會作“如是觀”,並私下猜疑兩者之間的關係,為甚麽往昔不聞彼等相互提及。

  依筆者的觀感,這一點,正是該賀詞的“亮點”——它展現了陳祖昌先生的高風亮節。為甚麽這樣說呢?

  回想往事,我與陳祖昌先生相識應在“千禧年”之後,確實的日期忘記了。那個時候,筆者任職於有利東方旅遊有限公司,主管“入境遊”部門。中國福建省、市的政府代表團訪菲皆通過“福建省中國旅行社”再交由地接社“有利東方”接辦。代表團逗菲期間,一般會禮訪“商總”、“菲華各界聯合會”、“校友聯”等愛國社團,以及個別在福建省有龐大投資的大僑領。其一,就是陳祖昌先生。陳祖昌先生習慣在家中設宴款待貴賓。並會找一批社會名流作陪。這一切,皆是公開的秘密。換言之,我是在工作上認識陳祖昌先生。

  陳祖昌先生為人很豪爽,他於羅哈斯大道的遊艇俱樂部擁有一艘中型私人遊艇,通常會安排來訪貴賓作馬尼拉灣半日遊或高梨希律島一日遊。當他知道筆者經常承接中國政府的各級代表團時,曾多次主動開口,詢問筆者是否有需要,他願意免費提供遊艇。盛意拳拳,令人感動。然而,我始終沒有借用過。原因很簡單,我不想欠他人的人情債。《詩經》上說:“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我以木瓜,投之以瓊琚。”受人點滴之恩,必須報以湧泉。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問題是:欠債,還錢就完事;這“人情債”怎麽還得清?

  毋庸諱言,對陳祖昌先生,很長一段時期,我一直保持距離。社交經驗告訴我們:別瞧著大橋領們在沒有其他人的時候,對閣下笑臉相迎、好言相對;可是,一旦在大庭廣眾就會變換出另一類臉孔,讓閣下伸出的“友誼之手”停頓在半空中。

  再後來,我對陳祖昌先生才逐漸有所瞭解。

  對某些人來說,金錢是社交界的入場券,也是教養的象徵。守財奴更認為黃金就是幸福。然而,從陳祖昌先生的身上,我發現放光彩的並不都是錢,而是樂善好施。他關心桑梓建設,熱心菲華公益事業,事跡在菲華中廣為傳頌。在這裏,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套用宋時人黃庭堅的一句話:“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來形容陳祖昌先生是“剛剛好而已”。西方的哲學家說:“生活中的主要意義不是你做甚麽,而是你為別人做甚麽。”

  聽《商報》副總編輯蔡友銘先生說,陳祖昌先生以其父親的名義設立了一文教基金會,現正為吳文煥先生出版一部談菲華歷史的專著。陳祖昌先生對文化人的尊重是一貫性的,據筆者所知,不少人受過他的恩惠。

  文人的心是十分脆弱的,別人的一道溫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話語,都有可能使之感動,乃至忍受生活給他的許多磨難。

  最後,我再次向陳祖昌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