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李秀恒:降準穩年關 顯經濟韌性

2022年01月19日 22:3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1月19日 22:30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21年12月15全面下調金融機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降準可釋放出約1.2萬億元人民幣的長期資金,以營造更加寬鬆貨幣環境。惟在全面降準措施正式生效後,內地及本港股市都未有出大幅上揚,加上近期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2022年的經濟工作仍要“穩”字當頭,以至有部分外媒及投資者認為,2022年內地經濟的下行壓力恐怕會比去年更大,經濟前景令人憂慮。而根據CNN的報導,世界銀行近日第二度下修了中國內地2021年的GDP增長,預測增長率為8%,低於10月及6月所預測的8.1%及8.5%,並將2022年的GDP增長預期從5.4%下調至5.1%。

  但筆者認為,內地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首先,每逢年關將至,環球市場資金流動性變得緊張的時期,中國適時地調節貨幣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能力,以求穩定新一年經濟的開局,屬合情合理的做法。從內地去年面對嚴重洪災、電力短缺和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等問題時,都能夠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刺激經濟,且有餘力通過主動強化整頓、監管房地產和科技產業,消除內部不穩定因素,從中能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十分強勁,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並沒改變。

  事實上,在全球多個國家在2021年迫於通脹壓力先後宣佈加息,以及美聯儲減少購買國債規模,並放風指將於今年提早進入加息周期之際,中國仍有能力通過降準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反映出儘管全球新冠疫情出現反覆,內地實體經濟增長的趨勢持續。同時,因為中國在疫情全球肆虐後一直沒有仿傚歐美等國家濫發貨幣救市,令市場沒有出現資金泛濫的情況,為貨幣政策換來了更多可調節和操作的空間,變相使中央有更多宏觀調節的手段來穩定經濟。

  目前全球經濟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之下,陷入百年罕見的困境,可是美國政府卻仍奉行“美國優先”思維,依仗着美元的霸權地位向其他國家轉嫁經濟危機和金融風險,並企圖利用加息和“收水”等手段,收割全球資本,以保障美元的霸權地位。因此中國逆向調控降準“放水”,不盲目地跟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能有效地防範被美國的經濟政策牽着鼻子走,並為應對未來美國加息作好準備。在未來,Delta、Omicron及更多變種病毒或會為疫情的控制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而內地所頒布的一系列經濟措施,雖然會帶來短期的“陣痛”,但卻是“必經之痛”,減少大型壟斷企業對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空間的遏制,為更廣大的中小微企業創造更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強產業結構的韌性以及抵抗疫情的耐力。 

  長久以來,中國都堅守着穩健的貨幣政策,降準絕不會演變成如歐美濫印鈔般的短期谷經濟措施,只是為了營造出適度寬鬆的貨幣環境,紓緩企業面對的周期性壓力,穩定國內的市場和經濟。須知道,在全球經濟陷入百年困境之時,中國經濟穩定不僅有利於本國發展,亦能為世界經濟疫後復甦提供可靠支撐。不盲目跟隨美元霸權,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發展策略,才更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也能避免將來處處受制於人。(作者是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