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絮語海滄灣》

2022年01月27日 23:0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1月27日 23:01

  吸一口甜絲絲的晨風,你醒了。

  晨光中的露珠用那晶瑩的眼波向我投來通透的亮麗,春風中的霞光送給大地一襲金燦燦的欣喜,盈盈翠綠春裝延伸開去一條自南向北、向東拉開而去的弧線,春之綠野、海之春韻,都讓你悄悄擁入懷中,我輕聲念著一個已賦予簇新理念的地域稱謂——海滄灣。

  迎著朝陽,驅車向東直行濱湖東路,向北駛入海滄大道,豁然開朗處,“海滄灣公園”紅釅釅的園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搜尋著的視線……靜觀著自然景觀和人文構思的完美和諧,驚歎于原始地貌和現代建築材質的融和,感知這人類智慧與文明創造的薈萃。

  海滄灣,你就是這麼可人,就因為春的萌動、春的張揚你都毫不掩飾、不藏著、不掖著、不捂著,就是要讓人們盡情地在你的刻意的圍擁中不太慵懶地走啊、看啊、想像啊、聯想啊……。

  你像一幅天地盡收的多彩畫卷,這畫卷的卷軸一經春之巧手舒展開來,如絲春風、如絮春花,撲面而來。春風過處,但見百態千姿的建築小品平中見奇、錯落有致地面海而築,猶如璞玉、有如美璧、又如瓊瑤,那就以我們的視線、以我們的移步、以我們的靜思、以我們的奇想為絲線一縷,來拾掇、來串起。

  一排人形石雕群,或鏤空、或形塑,儘管材質不同、造型各異、色彩對比強烈,卻留給遊人無邊的想像空間:是迎漲潮趕海撒網,還是趁落潮趕修魚塭,是在潮間帶紅樹林裡捉蝦蟹,還是在礁石上拾海苔、海帶……一方方原來海滄漁村民居的生活場景,雕琢後,矗立起、擺開來,情深深、意切切,頃刻間揪動著當年海滄人的心弦。

  石堤邊淺黃褐色的木亭怡然自得,踱近亭子裡,漲潮時一波接著一波,輕拍著亭台基座下的堤岸,濺起的浪花如期而至。過去年代的亭子可遮風避雨,那是給餐風露宿漁人、給匆匆路人的庇蔭。可眼前的亭子伸出了長廊,那已擴展了原始的需求,是溫情切切的人文關懷,可端坐于此,臨風聽濤或閉目靜思,可漫步前行或養生倒走,讓天風海濤給個空靈的賜予。

  能把一大掛蟹簍刮得高高、而且漆成大紅,在以綠色為主調的海滄灣公園裡,可真是個大膽的創意。一溜10餘個瘦長方形鐵架一字擺開,每個鐵架塗得遍體通紅,每個鐵架都高高地撐掛著一個紅彤彤蟹簍。

  色彩錯位、對比、反襯,卻造就了一個出乎與意料之外,似乎又合乎于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強烈的視覺撞擊使人們從逆向思維中,得到一種較為另類的色彩體驗和藝術感受,一種從低水平生產力狀態向新的生產模式的觀念轉化,就在人們觀感的移覺中得以知曉、明瞭。那是建設者的巧思,讓鋼筋和水泥的合力,成就了個彎弓形的橋,再賦予些因想像而顯現的張力,便建構出一座不太是完全裝飾意義上的旱橋。一段弧、一段上升而又下降曲線。踏著木製的橋板,嗅著來自異國的木香,走到不是很高的橋面最高點上,便可左右環視5.8公里海滄灣沿線的全景,恰似一處未命名的檢閱台。向南放眼,灣區最南端的有嵩嶼的現代化建築物群,《海滄之夢》是從那裡奏響;向東遠眺,廈門港東渡水道艘艘巨輪鳴笛依序徐徐行經海滄大橋之下,駛過海滄灣東行出海;向北極目,視線飛躍海滄大橋,西海域一碧萬頃,波光瀲灩,那波光中多少希冀、幾多期許、閃閃爍爍、也在絮絮叨叨什麼。

  車行景隨。朝陽中,海滄灣清麗,海滄灣神奇,海滄灣有生氣,海滄灣顯生機,我輕聲念叨著你,遙想著你。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供稿

  “中菲人文之驛”編委會編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