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溫故知新(7)

2022年04月13日 22:5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4月13日 22:57

  吳文煥編著的《華社正道是滄桑——漫步菲華百年史》,他在《1965岷市各途商及近郊菲華商會》文中說:在商總1965年出版的菲華商聯總會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菲華年鑑》中,還有一輯“岷市及近郊菲華商會”(第N-1至N4頁),介紹了馬尼拉的16個各途商會和9個近郊商會。我們認為這部分介紹和資料,盡管可能不完整,但對了解馬尼拉和近郊華商在1960年代此前的情況和歷史還是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從岷市各途商和近郊的商會的成立的時間、歷史和規模,我們在一定程度可看到各該途商和岷市近郊商會發展的某種軌跡。當然,由於時代的變遷,這些岷市的各途商和近郊的商會也是在變化和發展的。

  一九五二年三月九日華僑周刊第二卷,商報名記者丁珊的特寫《華僑社會的眾生相》前言:“這裡的華僑社會形形式式,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真像是萬花筒一樣。在這個畸形和黑暗的群體裡,你可以看到氣高趾揚的僑領,畢恭必敬的準僑領,自鳴得意的知識份子,埋頭苦幹的窮教師,汗污夾背的工人,流浪街頭的針仙……他們的生活相差有天淵之別,有的奢侈靡費,有的挨餓困窘。這種情形恰好可以用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殍’的詩句來形容。這兒,讓我們來看看華僑社會的眾生相,也許你我都會照到自己的面目。”很多人曾以為菲律賓是掘金之地,於是爭相賣田賣厝,甚至借貸買‘大字’來菲。剛剛來的時候看到街上高樓大廈,車輛穿織如梭,人們都穿著華貴衣服,滿戴珠光寶氣的金玉,以為住在這裡真的是掘金之地。過了不久,覺得情形有點不對,看到報上失業自殺的消息;看到鄰居夫婦打架;為的是家裡沒有米,丈夫失業,久而久之,才知道珠光寶氣的金玉和美麗快捷的汽車,原來只是少數人所有,大多數人出門還得用兩隻父母生養的腿走路。的確,菲律賓的華僑社會非常黑暗,同時又很復雜。有錢的人錢太多,窮人卻一個銅仙也沒有。有錢人開一個小小‘派對’,單單威士忌和雪匣就是幾百元,加上菜食就得二三千元,這筆款足使月薪一百餘元的小店員做牛做馬般地折磨兩三年,然而華僑社會裡的黑幕何止這樣,不信,讓我們侵入每個階層看看:

  丁珊的《華僑社會的眾生相》分為:大老板、準僑領、小職員、知識份子、教書匠、工人、針仙、妓女與賭徒。這些眾生相,將繼續在“溫故知新”裡引述之。

  丁珊在《華僑社會的眾生相》之【結論】說:華僑社會眾生蕓蕓,各式各樣的人物都有,但是上面所舉的祇是從人群中舉出的典型,並非指每個知識份子,不是書凱子,便是文化流氓,業並非說每個僑領都娶三妻四妾,窮奢極侈。引一句看命先生說:‘問凶不問吉’,所以這裡談的全部是腐爛的和壞的方面,至於優良的和好的,讓以後有機會再來鼓勵和提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