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 「吃在王彬」一

2022年05月16日 22:2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5月16日 22:24

  在微信群裡,群友們偶然說到幾十年前王彬街的餐館酒樓,好像讓大家回到那個年代的王彬街。一九五二年二月十日的華僑週刊第二卷,商報著名記者韋華的特寫《國萃之一:食在王彬》。

  韋華說:“吾僑“食的藝術”向來名震中外,王彬街的大小餐館差可代表一斑,每日備三餐飯菜,隨意小酌,給予食客十分方便。出諸名廚的菜餚是豐富的,可惜多數竟成朱門的臭酒肉。在社會風氣之下,許多人咬著牙齒,行與意違地舉起酒觥,向節約運動挑戰。”

  原來在五十年代初,華僑社會也有節約運動的推行,可惜七十年後的菲華社會仍然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那些在餐館酒樓強奢極侈的人也是很多!囂張跋扈!毫無顧忌周邊的人群!盡地極侈強奢!

  韋華寫道:話說我中華民族,僑居菲律賓數百年以來,除善商能賈,著名遐邇之外,尚有其他風俗國萃,在外國人口中,飲名戴譽,其中尤以吃的藝術,在國際餐館中可引為驕恃。幾乎可以說,中國人在菲的種種生活手段,當遭外人的白眼和排斥,而只有我們的吃,卻是外國人所最欽佩愛慕的。中國人對於食譜,本來就有研究,在旅居菲島的各國人士,包括本地人民在內的食譜中,首推華僑的菜譜最為藝術,最為豐富,最為可口最為堂皇美觀,有時也最為奢侈、浪費和討厭。

  中國所以成為一個歷史悠長國萃循襲先祖的美德,到處宣揚國萃,把中國固有的風尚藝術,傳播開來,發揚光大,於是一些封建腐化的禮教,固以因循襲繼而存在,然而一些國萃藝術也因而得以燦爛四方,使外人認識了中國的古色古香的藝術。吃的藝術,既是我國國萃之一,我們的僑民便忠實地把它帶到了菲律賓。現在,讓我們縮小範圍,僅來看看我們的吃的花樣在岷市華人區的繁榮街道王彬街。

  王彬街本來就是一條忙碌終日的街道,每逢星期日,尤其熱鬧非凡。與顏拉拉街交叉的十字街頭巍峨而立的四家大酒家,在星期日入夜時分,非不可良賓滿座,杯觥交錯,否則該是岷里拉華僑的錢花光了,或已破產了。在這繁榮街道中,尚有大大小小的菜館食鋪,不可一一枚舉,除每日備有三餐飯菜和小酌菜蔬之外,還可任君點擇,十五分鐘內便可捧出一碗熱烘烘的合君胃口的大菜來,收費最多二元。其味道在我們嘗來,也許平淡無奇,但給菲律賓朋友一嘗,往往會傾心沉醉地戀上了它,荷包裡一有比索,常會把持不住地上中國館子享享口福。有時候逢到華僑公巴例讌客,更是機會難逢地率領全家人口浩浩蕩蕩擁入酒樓,與公巴例大家慶祝一番。這裡的吃的東西,種類繁多,擯開西洋食品不說,凡為中國人所創造的食品有蜜味,甜果,鹹梅,蛋糕,甜粿,牛肉,牛肚,豬尾,豆腐……還有大小菜館變幻多端到花樣,即使這裡完全抄列下來,恐怕讀者也不耐看。

  【隨意小酌】:平常日子的三餐時分,菜館裡的桌子總是座無虛席。中飯時候,一些公忙的路人或三五朋友,常常走入菜館解決肚子問題,遲到的還有坐不到位子的向隅之苦。從廚房裡捧出來香噴噴的大菜,不但可以解決肚子問題,並且還可解決其他問題,例如這裡一個平凡的故事:華僑商人在店裡忙得無暇揩汗的當兒,平地裡踏入一個菲公務人員,他也許來自釐務局,工資署,警察局……不管他,總之他的到來定得跟他敷衍。經過一番理會與談話之後,頭家便與他攜著手,邊談笑地走入菜館,直到碗裡的菜汁都像風捲殘去樣吃光了,各人才在哈哈互道再會。此外,尚有許許多多的軍機大事,交易條約等等,都在這種場合下圓滿得談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