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堯舜融的傳說及遺跡 ——學習筆記(三)

2022年06月06日 23:2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06日 23:26

  古籍《尚書》有《堯典》等篇,敘述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春秋戰國時人,尤其是儒、墨兩大學派,都推崇取法這三個古帝,因此,關於他們的傳說,比黃帝以下諸帝更多些,真實性似乎也大些。

  傳說中,堯號陶唐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縣),居地在西方。舜號有虞氏。《孟子•離婁篇》說:“舜生於諸馮(今山東諸城縣),卒於鳴條(今河南開封市附近),東夷之人也。”舜居地在東方。禹父鯀居地在崇(今河南嵩山)。禹原住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在河南西部。後都陽翟(今河南禹縣)。他們先都是部落酋長。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大酋長。

  “禪讓”的故事說:堯在帝位,諮詢四岳(姜姓,炎帝族),四岳推舉虞舜作繼位人。舜受各種試驗後,攝位行政。堯死後,舜正式即位,舜也照樣諮詢眾人,選出禹來攝行政事。舜死,禹繼位。禹在位時,眾舉皋陶(偃姓,夷族)作繼位人。皋陶死,又舉皋陶子伯益作繼位人。禹死,子啟奪伯益位自立。“禪讓”制度從此廢棄。

  古籍《韓非子•十過》等篇說:“堯的生活是茅草屋,糙米飯,野菜根不加調味,飲食器是土缶,粗布僅掩身體,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爛不換。舜比堯進化一些,木製飲食器上塗漆。禹更進化,祭器外面塗漆,裏面塗紅。”《論語•泰伯》載孔子說:“禹不講究飲食卻講究祭祀鬼神,不講究衣服卻講究禮服禮冠,不講究房屋卻講究溝渠水利。”堯舜禹時候是貧乏的,但也顯示出逐步在提高,禹時禮服禮冠的講究,已含有區別貴賤的意義。

  《禮祀•禮運篇》講禹以前的社會是個“大同”世界。

  堯、舜、禹在位之時,正是中國上古洪水氾濫的時期,因此,治水成了部落聯盟的主要任務;其次是征服“三苗”。征服“三苗”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順利治水。《孟子•滕文公上》載:“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面對滔天的洪水,堯帝一時沒了主意,於是召開議事會商議治理洪水之事。會上代表,公推鯀主理治水。鯀是夏族的首領,大禹的父親。可惜,鯀治水九年,以失敗告終,被堯帝誅殺。

  舜即帝位後,讓鯀的兒子禹承接父業繼續治水。禹全副心身投入治水。《史記•夏本紀》說:“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減。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

  禹不光有治水的遠大志向和決心,還有一套治水的有效方法。禹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把堙障的方法改為疏導。《國語•魯語上》說:“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疏川導滯。”同時禹也注重科學測量,《史記•夏本紀》說:“禹左進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歷經十三年,終把洪水治妥。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九州萬國。據傳,他東到扶桑(日本),南至交趾(越南),西至崑崙山,北涉恆山。名符其實,是位旅行家。

  古籍中記載的關於大禹治水的神話很多。《屍子》卷下說:“禹理水,觀於河,見白面長水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而還於淵中。”禹得到河精授予的黃河地圖,治理黃河自然胸有成竹了。《拾遺記》卷二說:“(禹)又見一神,蛇身人面,禹因與語,神乃探王簡授禹,長一尺二吋,使度量天地,禹即執此篇以平水土。”民間還傳說,大禹在考察黃河流域時,見山西境內的呂梁山、龍門山以及陝西境內的梁山擋住黃河水,常造成水患。於是,他揮起大斧把龍門山一劈為二,讓河水從懸崖中奔流而出。此出口,後人叫“龍門”。大禹曾利用龍來治水。有一次,一條龍引錯了水路,開了一個不必要的峽,當大禹發現時,峽已開成了。他十分生氣,就地斬了這條龍。由之,四川省巫山縣就有了“錯開峽”和“斬龍台”兩景觀。

  最後,大禹在巡視各地時,病死於會稽山。在這裏,先前他曾召集各部落首領共商治水的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