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誤讀解誤?

2022年06月07日 21:45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07日 21:45

  有一篇文章說中華上下幾千年文明,有三句話期期遭受誤解與錯用,而根源在於對其中三個漢字的錯誤解讀。

  第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誤會在於這句話中的“無”字。古人提出這句話時,所指的“無”其實是個動詞,意思是“本有而無之”。因此,“無才”其實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表達的是一種謙卑的態度。

  這個作者是入錯了行,應該是去當律師。無才?竟然可以辯解為“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雄辯”?

  第二句話: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關鍵,就在於“毒”字。

  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這句話似乎是要求大家要心狠手辣,但其實並不是。

  這句話的出處是關漢卿《望江亭》裡的“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原文是“度”,是大度的意思。也就是說要有足夠的度量和格局,才稱得上“大丈夫”。這個“度”字和前面的“量”字正好形成前後照應,但由於兩字都為仄聲字,不符合對仗要求,念著彆扭,因此古人便把“度”字的發音改成了第二聲,結果傳著傳著就成了“無毒不丈夫”。更有人繼續以訛傳訛,甚至演化出了:恨小非君子,這樣的解釋,卻是讓我們長了知識。

  第三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對於這句話的誤解,關健在於“為”字。

  是“修為”的“為”,讀第二聲,而不是“為了”的“為”,不是第四聲。所以,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而絕大多數人,卻把這句話被曲解成了:人活著如果不為自己著想,就會被天地所不容。

  然而中華上下幾千年文明,特別是現在的文明社會,更現實,人不為己?那為了什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