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林鴻東:大溪土城記(上)

2022年06月21日 22:4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21日 22:49

  平和的山大多是低伏著的,溫潤而青翠。

  四月的一天,天空晴朗澄澈,車在前往雲霄的高速公路上疾馳著。路過平和境內時,透過車窗,我遠遠瞥見一座峭拔兀立的披綠山峰,峰頭尖聳如齒,彷彿隨時都準備著刺破蒼穹。想想,除了靈通山,應該不會有其它如此卓然的,果然很快便在高速路牌上看到了靈通山的標誌。於是,索性改變行程,從接駁口進入大溪。

  1.

  第一站我選擇先到後時。後時原名壺嗣,由吳氏開基於明洪武四年,其開基祖來自漳浦六鰲。之所以會想到它,是因為它是台灣阿里山山神吳鳳的故里。果然,到村口時稍加詢問,很快便找到了吳鳳紀念館。在吳鳳紀念館邊上,恰好是修葺一新的吳氏宗祠——報本堂。報本堂興建於清乾隆五十五年。官至清朝翰林檢討的平和(現為雲霄縣火田鎮岳坑村人)進士朱光章在興建之初所撰的《育才社碑記》中寫道:“壺祠吳府,安厚巨族也”。此文獻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壺嗣曾為安厚屬地,這也正是為何後時人講話竟與安厚人如此相似;二是早在清初壺嗣吳氏已是人口眾多的巨族。吳鳳出生於清康熙三十八年,自小隨父渡台,在壺嗣祖地僅生活過五年。然而,這短短五年卻給故鄉帶來了莫大的榮耀。如今,作為吳鳳故里的後時村籠罩在阿里山山神的光環裡,成為平和眾多名人故里中最為亮眼的地方之一。

  從報本堂出來,我徑直走進了後時的村莊,不料卻大為意外,原來村莊裡竟隱藏著一座規模巨大的土城。村民稱其為壺嗣城。壺嗣城城門依舊完好,走進土城,只見其內部豁然開朗,別有天地。整座土城的核心是一座祠堂,祠堂前有大埕(石鼓埕)。報本堂的原址或許就在這裡。現在的土城,似城非城,似園非園,巷道幽深,宛如迷宮。住在城內的村民告訴我,後時民間流行一句諧語:“走得進壺嗣,走不出壺嗣”,講的便是此種情形。壺嗣城總面積約有幾萬平,其建築面積或有上萬平,東西南北各有一門,每一道門的門樓裡都供奉著一尊土地神。城牆與屋牆由土角磚砌成,巷道則由溪石鋪就。溪石經年累月蒙受村民踩踏,顯得珵亮光滑,印證著土城的古老歷史。城內遺址中,已找尋不出太多財富積澱的痕跡,只是隱隱瀰散著一股昔日的宗法氣息。這股宗法氣息通過宗祠與村名,透過林葉與蔓草,在斷壁殘垣間如幽魂般頑強徘徊著,歷久彌新。從村名上看,“壺”字原型源自葫蘆,葫蘆象徵著“子孫萬代、福祿安康”,在南方少數民族的傳說中,葫蘆內部更是人類祖先的故鄉,而“嗣”字則有子孫後代的意思。壺嗣的村名和土城中心氣勢非凡的宗祠形成了強烈的呼應。有意思的是,從航拍上看,壺嗣城的形狀正好是壺形。如今,壺嗣吳氏,應驗了這座古老村莊最初的設計構想,其遠播四方的子孫,已由明初的小小家庭,繁衍成今天逾5萬人的閩南巨族。有人告訴我,平和縣山格鎮大眾爺威惠廟邊上,有一座維新樓,當地人稱之為壺嗣樓,正是壺嗣吞氏所建,而山格的壺嗣後裔,儼然已成該鎮第一大姓。

  2.

  離開壺嗣城後,我來到了莊上城。

  早就聽說過莊上城,有報道稱其為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土樓。土城始建於清順治至康熙年間,佔地3萬多平,建築面積近1萬平。除了以規模大聞名,還有一點頗受關注,那就是與天地會的關係。據一些學者研究,天地會脫胎於“萬姓集團”(重要成員皆隱去真姓,改為萬姓)。該集團曾效忠於鄭成功,成為其麾下勁旅。村民中流傳,建城主葉沖漢是“萬姓集團”首領萬禮結義兄弟,且萬禮還曾在莊上城客居三年。從建樓時間看,倒是吻合。早在明崇禎年間,“萬姓集團”便在詔安二都犁壁石大山(距莊上城直徑七公里)聚眾造反,其活動區域主要是今天的平和、詔安、雲霄交界地帶,大溪便處於其核心區。萬禮死後,以萬禮堂弟萬五道宗為首的“萬姓集團”殘部返回老根據地秘密成立了後來影響深遠的天地會組織。顯然,如果沒有天地會的暗中支持,要在其老巢修建規模空前且明顯具有軍事功能的鄉村土城,是不現實的。儘管歷史的真相已是撲朔迷離,天地會元素的存在,卻使莊上城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