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李榮美: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2022年06月21日 22:5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21日 22:50

  中華民族立國五千年,歷史悠久,我民族文化綿延繁昌,歷史彌新,乃基於一個偉大光輝的道統。此道是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傳至孔子而集其大成。

  儒家思想是我中華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歷史傳統的主幹,而論語一書為儒學的主要典籍記載孔的言行,啟示我們立身,處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也是引人進入大同世界的一條康莊大道。

  我們要研究儒家學說就必須先讀“論語”,論語一書是孔子和其弟子問題的對答,是代表孔子思想的結晶,做人的準則,及其政見。

  論語傳到漢代時,有魯論語,齊論語及古論語等三種不同的版本。我們所讀的論語是宋朝朱熹先生所標注的。故被後世人稱之為朱熹的學說之孔子思想。孔子的儒學思想即用“仁”來表達,所以儒家學說也是“仁”的定義。

  在四書中之第一本“大學”之中,就是教示我們做人的道理。故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但是整個做人的準則包括如下:“古之欲明明德於普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改其知,致知而格物。”

  中國人主要是講究中庸及至誠,中庸的定義即“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而至誠就是誠心誠意。

  孔子是至聖先師,孟子是亞聖,相差一百年,孔子曰“仁”孟子曰“義”,就是儒學中最高的境界,所以我中國被稱為“仁義”之邦的由來。

  根據新華社最新的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五月廿七日下午就深化中華文明根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華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歷史的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蓽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的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要深入瞭解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我們如是要推動中華文化,首先要先瞭解中華文化的價值觀,中華文化號稱世界最古老的文化,據稱有五千年的歷史,這要從我們的考古學來推理,據稱離今5800年前長江中下游及西遼河等區域曾經出現中國文明的起源跡象,5300年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轉射文化的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核心的引領者,由此類推,中華文化起源於5000年,而3000左右年才開始發揚光大。

  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深化了中華文化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等根基,進而推動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深化語權,傳承弘揚中華文明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我們菲華社會逐漸遠離學習中華文化的進程,我們應該要能自悟、自覺及自信來重新發揚我菲華的文化價值觀。

  “更正啟事”

  本報大眾論壇拙作中“黃聰聰主任是我最好的朋友”一文,第五段第一行:“所以聰聰姐可以放心,我絕對會反對‘文經總會’來關懷校聯。”

  原文是“聰聰姐你可以放心,我絕對‘不會反對’文經總會來關懷校聯”,這乃電腦打字之錯,請見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