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華僑的圖書館」二

2022年06月27日 22:25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27日 22:25

  五十年代的華僑社會,除了烈士圖書館以及學校的圖書館,喜歡閱讀的華僑讀者,除了去圖書館覽讀,就是去王彬街那些書店買書。而王彬街的那些書店都是出售一些什麼書籍?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九日的華僑週刊第一卷,菲律濱華僑商報著名記者韋華的特寫《華僑的圖書館》。

  【大腿風】:偶然從王彬街走過,逗腳望望書局裡面,只見紅粉紛飛,美女大腿和色艷的封面,一冊冊引人入勝,手指自然而然把它拿起來翻翻,另一手自然而然地掏出錢包來。在書店的另一角落,一些被人認為書獃才唸的書籍,堆積一旁,似乎從沒有人摸過。書店的人說:“唉,生意還是生意,沒有這些易銷的大腿雜誌,單靠“好書”,準給餓死的喲!”可不是嗎?在這種風氣薰染之下,書店快要被迫變成低級雜誌店了。在圖書館稀少的今日,書店是不容走上這條路的。

  然而究其實,華僑現在讀書的眼光和胃口,是越粉紅色和浪漫蒂克了。青年人不願做“呆鳥”和“書獃子”,中年人不願花時間推敲這“不實際”的文字,於是人人走上活動的途路,做著“實際”的工作,把時間花在蹤蹤跳跳和撥算盤珠上面,有一點點時間,寧可看大腿雜誌的書本,比看“八股”文章有味道。常常聽見許多人傷悲地感嘆說:“讀書又有什麼用處呢?一張文憑換得幾支羅白米呢?”由這種感嘆,懶讀書的人便乘機把書本推開,取笑學生以“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動輒把書獃的帽子戴再愛讀書人的頭上。於是凡屬正統的書全給人們遺忘了,圖書館的意義幾乎也給人們疏忽了。

  但是目前這樣華僑社會可以說太“現實”了,太活動了,現實得件件事情都以錢孔估量,活動青年們都有點狂癲放羈,像出棚野馬樣難以收束了。現在我們所缺乏的,也許倒是一點書癡子氣,以促使華僑青年向圖書中找覓一些寶貴的知識,充實自己。從書本種喚迴點民族意識和一點起碼道德。減少風花雪月的思想,減少市儈的面孔。縱觀現在學校中學生,多半過著學校生活,而不是讀書生活。清早拿著書包上學校,放學後,就是吃飯玩耍,教師指定下來的功課,勉強大抄襲應付一下。自己的教科書本已無暇顧及,那裡還會想到什麼圖書館呢?尤其現在菲律濱學校肄業文科的學生,自己不上圖書館翻覽參考書,只從教師印賣的講義,是讀不出一個結果來的。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教育水準,可由圖書館的多少,和民眾走入圖書館的情形鑒別,一個沒有圖書館和沒有圖書風氣和讀書風氣的民族,他的文化水準不是退卻,便是痳痺。

  【鼓起讀書風氣】:我們的圖書館和讀書風氣,雖然不致於退卻,不致痳痺,但至少是萎靡不振。上面大慨的統計,每日入圖書館讀書的,有七百人,若連同各菲校僑生,小僑校和私人圖書館與覽讀人數計算,最多是一千名。這個數目不包括“月月紅”的讀者。有人推測,連“月月紅”讀者計算在內,讀者數目應相當可觀,因為這類黃色雜誌在僻街巷裡也有推銷處,冊數很多,而且一本“月月紅”的讀者將不只一個人,其他類似的雜誌,和鴛鴦蝴蝶派的讀者,又是一個不少的數目。

  以居留有六七萬人的岷市,而華僑讀者只有千名之數,華僑讀書的風氣,實在是太慘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鼓起一個讀書風氣,一個圖書風氣,和一點書癡子的風氣。把人們從大腿和鴛蝶之間奪回來,鼓勵他們走入圖書館。菲圖書週的時候一些華僑書店曾“嚮應”而扣折售書,現在,我們懇求他們也“嚮應”華僑的讀書和圖書風氣,少賣帶有大腿臭的書籍,救救中華民族的道德意識。我們載懇求,先從學生著手,學生每星期盡量迫使自己至少讀有益書一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