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王鶴籌:重燃革命火種者——深切悼念李清泳同志(下)

2022年06月30日 22:5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30日 22:54

  日寇為蓄謀殺害愛國華僑,而步步迫緊。一計未成又生一計,軟硬兼施。隨之,派人進山遊說,勸降不成。便先從退役的美國老校官開刀,把他一家人成員調離篳拉淵發落。暴露了其法西斯獸性兇殘之淫威和殺機的訊號。

  那時“拓荒團”曾經舉行過盛會,熱烈歡迎菲起義軍的蒞臨,並竭盡僅有的力量,接濟支援他們抗日,當菲起義軍要轉移陣地時,組織上還選派我二人,跟著他們愉渡日寇的封鎖線,到敵後呂佬灣(Dulawan),開拓新的農業基地,為此等等的動態,這就激起了日寇的惱怒非常,又是擔心受怕,如坐針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於是日寇決計進剿篳拉淵,猶如弦上之矢,勢在必發。我們對此即將發生的潛在危機,是有所覺察到的,而保持著警惕。蔡金針一家便先行轉移到更遠的山區去。“拓荒團”也準備轉移,撤退至美軍可提供軍火的海口裏目(LIBA)。除了一批婦孺老弱病殘者,暫留在篳拉淵。李清泳等一批同志,已開進了裏目,著手籌措撤退的工作。正當老黨員黃瑞華同志,從裏目返回篳拉淵,辦理撤退,遷移至裏目的事宜時。睛天霹靂,1944年6月7日的一個黃昏,覆滅前的日寇,猶作垂死的掙扎,瘋狂地撲進了篳拉淵。

  翌晨,篳拉淵的上空,一片血腥的火海。三年來,用心良苦締造的抗日愛國新村,瞬息間化成為灰燼。全村三分之一的愛國僑胞,慘遭殺戳。被作為活靶子,一個個反剪雙臂,使用鋒利雪亮的刺刀捅死;幼兒則被丟下水井,活活淹死。然後,付之一炬,這樣既能燒燬了村莊,窮兇極惡的日寇,也可做到殺人滅屍而喪盡天良的地步。當時只有兩個死裏逃生的倖存者,一個“拓荒團”的團員,和另一個蔡金針的菲籍夥計,可作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強盜,犯下罪惡滔天的活見證人。這是一筆觸目驚心的血債呀!發人深省。

  我自別離了篳拉淵,數月後,忽地與聞到這個駭人聽聞的噩耗,受到了很大的震動,猛吃一大驚。深自感到咱們的人,實在太善良了,而也死得太慘了。敬愛的死難愛國僑胞啊!我們為你們的不幸遭遇,沉重的哀歎與扼腕。誰不為此惻隱而催人聲淚俱下。但在狂暴的惡狼面前,善良而存有幻想的,幸生則死;要活就得拚死以求生。

  篳拉淵山峪迂迴曲折,彷彿是一個迷宮。況乎茫茫林海,也有其詩趣“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藏身難覓的絕妙。如此得天獨厚地,可以救生的環境與地勢,奈何卻被一網打盡地白白送死?真是可悲又可恨喲!

  陰險狡詐的日寇,也知道這裏的地形優越,是容易逃避的有利條件。如若逞強猛搏,就會打草驚蛇而無所獲。於是他們就掛上一付偽善的假面具,裝出了“日中親善”的風度,漫不經心地,悠悠然地慢步走進村來,並聲稱是要“過境”的。

  當蔡金針的一個夥計,叫做陳三多在遙對新村數千米遠處,一個坎頂山坡上,放牛歸來,突地發覺一大隊的日寇進村時,便竭盡氣力地高聲大喊:“鬼子來了!”聽到這個警報,村子裏的人們,曾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和無所作為的辯論;是“趕快逃避求生?”還是“留下聽天由命?”然而,爭論未休,死神已降臨在眼前了。被日寇集合,而強迫聽取一番他們所謂“日中親善”的謬論。實際上,這是施行野蠻而罪惡的血腥暴行的前奏,先來一個恐怖的下馬威,以助長鎮壓無辜的愛國華僑之聲勢。之後,即“請君入甕”,統統地被送進一個露天的大雞欄,關閉了一夜,也就全部被處之喪命。其中僅有葉家兩個年輕的姑娘,事前因駭怕日寇的野蠻,而得以逃脫。可是並未得其生還。她倆姊妹也因駭怕深夜中的黑暗樹林,終於又主動的走回來,自投羅網,毫無意識到的找死。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孔老夫子曾經說過:“老而不死是賊”。這句話的意思,便是人若活得越是老,就越是練達並精明強幹。當時,咱們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還欠“老”,而缺乏你死我活的,殘酷的鬥爭經驗。天真而幼稚,造成了是可以避免的犧牲或減少損害,而付出了要愛國革命的高貴代價。李清泳同志生前也曾共識過自家的“幼稚”。我想,這是茁壯成長過程中,在所不免的現象吧!

  如今倖存的“盤中故人”,老而不死者鳳毛麟角。歲月不饒人呀!他們多完成了歷史任務,而終其天年。像是骨牌效應多米諾(THE THEORY OF FALLING DOMINOES),一個緊接著一個地,很快的躺下,而收藏進去。噩耗不斷的傳來,我是驚了再又驚,可惜複可惜歟,不勝的緬懷與悼念。直使我有點兩間餘一卒,荷戟向前看。彷彿是有著孤寂的感觸。我這個“老而不死”者,由於智商太差勁,總是成不了孔夫子的“賊”。孔子此言很是巧妙的,是用壞字眼,來說好話,並作為頌辭。這裏的“賊”之一字,是副詞,高度的意思。聽到李君噩耗時,便是又新添了一個哀驚。謹此寄上一個哀思:

  信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者長已矣;忠魂亦永存,尚饗。

  1996年仲夏於常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