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詩和遠方

2022年09月20日 23:0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9月20日 23:03

  智利當代著名詩人聶魯達在《旅人》裡寫下這幾句:旅人自問,是不是浪費了光陰,把路推至更遠處,卻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悲哀,回來再度告別自我,再度啟程!

  詩和遠方有什麼關係,我寫了四十年詩,一點和遠方毫無關係。但是這四個文字,也是經常看到讀到,好像一句“詩和遠方”就代表了些什麼?

  “詩和遠方”原來出自高曉松的句子“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因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成為網絡著名雞湯文。

  2016年,高曉松又憑此句子發行了自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成為網上熱議的對象。

  有個問題:什麼是詩和遠方?什麼是苟且?有人的回答:苟且是現實的自己,詩和遠方是夢想當中的自己。

  晉•陸機《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

  說起詩和遠方,唐朝的詩人在田園詩歌文化的達到頂峰,這些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表達出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嚮往的“詩和遠方”。

  不要說詩,就說遠方,漢•賈誼《論積貯疏》:“政治未畢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以哲學的解讀: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渴望,就是對遠方的嚮往。遠方本身沒有太多含義,但是在特殊語境下,就會賦予希望、希冀、願景之意。

  唐•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