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 菲華文壇的「精衛鳥」

2022年11月24日 23:5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11月24日 23:52

  閱完十一月十八日世界日報•小廣場版上的文友蕉椰先生的大作《發掘珍貴文史資料》,筆者的腦海驀然湧現出兩個中國古典文學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出自古籍《山海經》。傳說:遠古的時候,神農氏家,有一個聰明、美麗、勇敢的女兒,名叫女娃。有一天,女娃獨自一個人駕著小船到東海去遊玩,本來風平浪靜的海面上突然起了風暴,洶湧而來的海浪像座大山一樣衝向小船,女娃被吞沒在無邊的海洋裏,再也沒有回來了。後來,滿腹冤屈的女娃的魂靈變成一隻小鳥,人們稱這種小鳥為“精衛”。精衛長著花腦袋,白色的嘴巴,火紅的腳爪,身體的形狀有點像烏鴉。它居住在發鳩山上的枯樹林中。精衛常常鳴叫著,悲嘯著,呼喚著自己的名字,向人們傾訴著心中的不平,並且每天都從西山銜一粒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飛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想把浩瀚無邊的大海填平。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精衛毫不畏懼,去而復來,不斷地銜來西山的石子或樹枝投進大海,誓把大海填平。成年累月,直到今天,精衛還在做這種工作。

  小女娃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但是,她的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更令人欽佩。

  我之把蕉椰先生與精衛鳥聯想在一起,緣由長期以來,蕉椰先生像精衛鳥一樣意志堅定幹著一件艱巨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想在千島之國與神州大地,與亞洲各國,乃至五洲四海的列國之間搭建起一座座友誼和文化交流之橋。他不只是想在千島之國宏揚中華文化而已。要做好這份工作,非具有“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的精神不可。

  同在菲華文壇上,蕉椰先生很早就引起我的注意,風華正茂,才華超卓,他的新詩清新脫俗,他的散文煥發著佛教哲理,還有一顆熱愛中華文化的熱熾之心。他不僅勤於寫作,還義務性地主編過不少刊物和文學園地。正如他在《發掘珍貴文史資料》中所透露:曾執編過《薪傳》副刊,現在主編《星海副刊》和《詩菲華》詩刊。此外,相信還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

  寫作與編輯是兩碼事。寫作,是屬於個人的事,成敗與他無關。清代詩人李漁說:“立主腦”(《閑情偶寄》);宋代詩詞大家蘇軾也說:“文以達吾心”(《書朱象先畫後》);西班牙作家塞萬提則說:“筆乃心靈之舌”(《堂吉訶德》)。編輯,卻好比裁縫之“為他人做衣裳”,一個優秀的編輯肯定是位“伯樂”。

  做為一位編輯,在推介菲華文學方面,蕉椰先生是傾盡心力的,他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把菲華作品推介出去,甚至好心不得好報,遭人攻擊,也不放棄。另一方面,他又利用網絡四方搜索,廣結文緣,把域外的優秀文學作品引介入菲華,大大地提高了菲華的創作水平。

  在與國外的政府文化機構、院校、圖書館、文藝社團、作家、學者等的聯繫方面,蕉椰先生有其得天獨厚的一面。今回,筆者出版拙著《書海揚帆》並在大陸首先發行,就深有感受。起碼,筆者個人也辦不到。

  俗語說:“各花入各眼”。對於菲華文壇,“圈中人”各有各的看法。然而,在蕉椰先生的心目中,卻是一片光明,充滿希望。他在大作《銘記菲華文壇耕耘者的奉獻》中說:“正是許許多多的文壇義士、志工、園丁、農夫、耕耘者的揮汗付出,才積累並成就了菲華文學的百花園。我們感恩所有人的奉獻,我們銘記大家的努力!更期待共同續譜菲華文壇新時代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