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綠山:高韻深情,道學詩懷 ——讀蔡飛躍《大明醇儒:蔡清傳》札記

2022年12月25日 14:0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12月25日 14:08

/

  《大明醇儒:蔡清傳》是蔡飛躍繼《心抵萬里》等八部歷史文化散文集出版之後創作的一部長篇傳記文學,全書共26多萬字。蔡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教育家,理學“清源學派”開創者,泉州歷史上第一位登上國家主要學術研究頂峰的學者,泉州籍唯一從祀孔廟的先賢。

  作者蔡飛躍,系泉州市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為真實再現蔡清的一生,蔡飛躍歷三年之久,查閱60餘部蔡清相關著作及20餘篇相關文章,閱讀量上千萬字,並進行認真甄別終于創作出《大明醇儒:蔡清傳》,填補了蔡清長篇傳記文學的空白。本書獲“2021年泉州市市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扶持項目”。

  這部作品敘事結構宏大,既可作為文學作品閱讀,也可以作為研究蔡清的參考書籍。

  正歲在壬寅冬月二十,天陰雨,微寒。沏茶,焚香,讀《大明醇儒:蔡清傳》。

  曾記得在2019年的一個秋夜,我們在一次編輯工作完畢之後,蔡飛躍先生說他翌日要去泉州西街蔡清故居,謹以稟告宗祖,正式開筆撰寫《蔡清傳》。

  蔡先生語氣清雅而堅定,目光深邃,深邃的眼神裡充滿敬畏。這種敬畏是對先賢的,也是對歷史文化的敬畏。著書立說,一個“立”字,定有頂天立地的要義。舉行一個開筆上香儀式,可見莊重之心,以誠惶誠恐的心情翻開歷史的厚重,揭開歷史人物蔡清的面紗。我聞之,油然而生敬佩之心。蔡飛躍先生為五百多年前的一個歷史人物立傳,時間的縱深,地域的跨度,在歲月蒼茫的的大地上還原歷史的真實,是一件多麼具有挑戰艱難和行詣卓絕的事情!

  蔡飛躍先生歷經三年多的時間,查找資料,探訪史跡,尋找關于蔡清的散佚的文字記錄,整理材料,梳理脈絡,沉浸于五百多年前的大明年間,致敬古人,在滔滔江河萬古流中完成歷史敘事,一部二十六萬多字的傳記大功告成,一位歷史上的大明醇儒以鮮活的姿態,再現給世人。我們可以從作者的冷靜而嚴謹的敘事中,親近懿德典範的學者蔡清,從蔡清的故事裡,讓我們瞭解五百多年前蔡清的生活學習狀況,從他勤奮學習、為官施政和講學布道各個方面全方位瞭解,從而進一步豐富對華夏文化大典中其宋明理學的承揚與認知。

  完成一本傳記的寫作,三年多的時間磨礪,蔡飛躍完全沉浸歷史人物之中,融合與出離,需要給作者一些時間。寫完一本書,人也憔悴、消瘦了幾許,其弟飛昌先生說:“為寫一本書,瘦了一圈,心疼了大哥。”從當代到大明,時空與角色的轉換,宛如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需要倒時差。作者為五百多前的古人立傳,在時空中倒騰,一半是皈依,一半是出離,完成書寫之後,作者的消瘦猶如明朝的鴻儒蔡清穿越時空而來。作者比其他任何人有不一樣的情懷,蔡清是蔡飛躍先生的宗祖,祖德宗功,文風昭穆,在後裔子孫中承揚,作者為宗祖立傳,慎終追遠,多了一份宗族深情。

  今翻閱新書,清香撲面,自大明時空飄漫而來的芬芳依舊醇正綿長。

  《蔡清傳》以時間為序,以人物為軸,五百多年的縱深裡擷取蔡清56年璀璨的歲月。作者從蔡清出生開始,從浩蕩歲月的長河上端用文字向下構建一場宏大的敘事,一部《蔡清傳》,一如史詩之美。

  蔡清,字介夫,生于明代景泰四年夏歷六月十八日(1453年7月23日),明成化二十年蔡清中進士,時年32歲,累官至江西提學副使、南京國子監祭酒。逝于明代正德三年夏歷臘月二十三日(1509年1月13日),享年五十六歲,葬于泉州城東鍾盧山(桃花山)。

  蔡清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理學始于北宋周敦頤創立儒家流派,又稱道學,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哲學思想的一次巨大的飛躍。蔡清繼承了程朱理學,是明代理學代表,形成“清源學派”,影響深遠。其代表作有《四書蒙引》、《易經蒙引》等。 正如作者所言:“以蔡清和他的弟子構成的清源(晉江)學派,在捍衛、發展朱子學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蔡清以56年的歲月締造了一個思想文化的高度,自宋明理學以降綻放永恆的光芒。明代傑出史學家何喬遠題蔡清像:羽翼程朱,以溯周孔。是以蔡清比作理學家二程(程顥、程頤)和朱熹,上溯到周孔。注意,周孔之道更高遠于孔孟之道,周公制禮樂,更早于孔孟奠定儒學之基。何喬遠用“鴻冥鳳舉,杳不可追”題贈蔡清像,可見蔡清的思想文化高度如鴻如鳳,杳不可追。不可追,猶如黃鐘大呂,文思發清源,弘揚九州,又似一個大明成化到正德年間的苦行者,他為天地立心,為往世繼絕學。

  蔡飛躍先生以中華大史觀剖析歷史,恪守史家筆法,尊重歷史實事,于史海鉤沉。去蔽揭偽,還原真相(曾紀鑫語),以自己的審美方式,逆向回溯到歷史的現場。開篇第一章《人生之初》,記敘了蔡清的出生、週歲抓周以及幼童時代生活成長歷程。第一任老師、父親蔡觀慧對蔡清的言傳身教,帶他走山讀水,尋訪名勝與名師,講古抱蒙,對蔡清開啟一個文墨芬芳的發軔。以及朱鑒對蔡清成長乃至一生像標桿一樣的影響。

  蔡清自小就懂得孝道與忠義。母親憂愁于尋找失散多年的舅舅家大表兄王翰,蔡清寬慰母親,答應母親一定要找到大表兄,是孝義。王翰是一條伏筆之一,為踐行對母親的承諾而堅定讀書的信念。成化十年蔡清放棄參加福州甲午科鄉試,其中一個原因是打聽到表兄王翰的消息了。中了進士之後,人脈多了,常托人打聽王翰的消息,比如鍾繡衣到浙江公幹,他便托鍾繡衣幫忙尋找表兄。蔡清在尋找表兄一事上費盡心思,之後還委託同榜進士金華府推官林沂(莆田人)、周進隆等人幫忙尋找。直到弘治元年(1488)蔡清遠走京城途經杭州府,終于見到了尋找多年的表兄王翰。在第七章《往返京桐》的末了,寫到表兄王翰病逝,蔡清揮淚撰寫了《祭王表兄文》,又去信和物資接濟表嫂與表侄女。對表兄王翰可以看出他對待親友的一個側面縮影,體現蔡清對親人深情的關懷。

  蔡清是儒孝的典範。在他考取進士之後,經過半年的觀政期,想到年邁的祖父母以及父母親,想到病中的妻子,毅然放棄出仕一官半職而乞歸故里。又因為母親希望他出仕,成就一番事業,而不是待在家裡,母親說:“我聽人說母以子貴,現在你已登進士第,整天待在家裡……”蔡清聽了後十分慚愧,決定上京城後任。如果說父親蔡觀慧對蔡清啟蒙奠定了基礎,那麼母親對蔡清發展的後勁有鼓勵和鞭策的作用。因為蔡清十分重視孝道,聽父母的話。他認為“孝”是個人德行養成的根本。他時時告誡自己大恩不能忘,蔡清中舉離家一年多,回家後他是“加倍行孝”。他以一顆感恩的心去行事,他在《密箴》中寫道:有數大恩不可忘:天也,地也,君也,親也,師也。

  蔡清在福州訪學,受業于名師鴻儒何喬新、周虛白、林玭等人,鄉試榮獲解元第一。蔡清深愛著家人,家風敦厚樸實,從福州求學歸來後,迎娶同邑義民胡公的愛女,胡氏知書達理,賢惠端莊。婚後患病,生子蔡存畏。蔡清金榜題名之後,乞歸講學,在泉州講學期間,蔡清博學廣思,治學嚴謹,對朱子學說有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創新,逐漸形成清源(晉江)學派一脈。蔡清為官施政方面的故事在第九、十章節裡有詳細敘事,特別是在第十二章《督學江西》裡與寧王(朱宸濠,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四世孫)的抗爭,寧王越禮,私謀王權,蔡清對寧王的胡作非為不能容忍。一次寧王在廣眾大庭之上嘲笑蔡清腦中“無詩”,蔡清懟回去道:“我腦中無詩,但心中無私!”反諷寧王圖謀不軌。從蔡清為官施政的故事中,猶能看出他剛正不阿、兩袖清風、不畏權貴的高尚品質。

  讀《蔡清傳》,完全被作者深度帶入明朝年間,帶進蔡清生活的西街,他講學的水陸寺,他的蒙引樓,他的獨善山房。這也是作者書寫創作時本身的一種融入狀態,是一種精神與肉體的復合,又是當下與歷史的逆向穿越。作者以蔡清的精神思想、心理思維拓展立體空間,使蔡清的精神面貌、生活習性,社會交往,學識淵源,思想高度多維再現在人們的眼界裡。

  從文學的角度上來分析,作者糅合了對歷史與現實的認知,以強大的穿透力洞悉歷史深處的斑痕,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進行多維創作,以冷靜與嚴謹的敘事風格和沉穩的氣度來書寫,賦予人物傳記——《蔡清傳》豐滿而且細膩的歷史人物再度鮮活。這部傳記故事情節並不熱鬧,文本側重于歷史學問、地域文化等方面。作者以散文風格講述五百年前的故事,擅長化典于無痕,傳記非同于小說,可以虛構故事,使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甚至玄幻傳奇。作者像一位考古者,在尊重歷史與尊重實事之上,將發掘的歷史碎片歸類、修補、整理,串聯,付出比其他創作數倍的辛苦和努力,以詩性語言致敬五百多年前蔡清一生殊勝的榮光。

  蔡清在理學上繼承朱子學的基礎上又有創新發展。朱熹主張“理(精神)先”“氣(物質)後”,蔡清卻突破了朱熹的理論,他認為“鳶魚之飛躍,氣也;而其所以飛躍也,理也。”蔡清還認為“六合皆氣,理則是此氣之理。”蔡清早期主張“靜”,後期主張“虛”,並以“虛齋先生”而傳名。蔡清的學生中受其影響的有陳琛、易時中、王宣等以及名將俞大猷,古文運動領袖王慎中。學子們皆學優仕廉,詩書傳世。

  蔡清傳世的詩作不多,有記載的60多篇,我喜歡他的“一上獅峰四望低,恍然身躡九霄梯。”那種“一登第一山,自覺眾山小。”的高遠之境,如他在《艾庵密箴》中所寫:“風光月霽其心胸,海闊天高其氣宇。”可見蔡清的思想境界的高度,如龍如象,氣貫長虹,清風致遠。蔡清也有其閒情逸致詩意情懷的一面,比如“細思田土千般物,何似清源一滴泉。”詩言不復,意境深遠,值得揣摩和玩味。

  蔡清少而問道,自幼知學,畢生致力于朱子學的訓詁。後追諡號“文莊”,萬曆皇帝贊蔡清:為八閩文獻之宗,負一代蓍英之望。清雍正二年,蔡清從祀孔廟,泉州籍先賢僅他獲此殊榮。以儒學“學而優則仕”抑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種種角度出發,蔡清是學子們仰望的高峰。

  高韻則曲高和寡,深情則傳芳百世。我們站在歷史長河的這端翻閱一部《蔡清傳》,遠溯到大明的煙火裡,在清源山下,在西街水陸寺舊址聆聽蔡夫子講學布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