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豆豆: 脆弱的生命

2022年12月26日 22:1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12月26日 22:13

  今天,在一個心理醫生的朋友圈裡看到了這樣一條音頻:天正下著雨,一個14歲的女孩站在她家14樓窗戶外面的擋雨小平台,打電話給110,向110接線人詢問,從14樓跳下去會不會死?她是因為英語只考了60多分,一時想不開,想跳樓自殺。結果機智冷靜的110的接線姐姐耐心的勸慰,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救護人員迅速找到孩子所在的位置,成功地把孩子安全的救下來,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根據北醫兒童發展中心2021年發佈的《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名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兩分鐘就有兩個孩子死於自殺,八個孩子自殺未遂。根據英國雜誌《經濟人》統計的數據,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已經位居全球第一。

  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基本上都來自心理問題。據權威報告,中國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為百分之二十四點六,其中重度抑鬱為百分之七點四。

  確實在溫飽都成問題的地方,生存是首要的需求,吃飽穿暖成了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正所謂“知足常樂”。記得我們小時候,一分錢可以買到一顆糖,每當過年過節,最高興的就是有米飯可以吃。記得當年旅居香港又不識字的外婆告老還鄉時,看到我整天抱著一本書在看的時候,就告誡我母親說,香港很多年輕人就是看了太多的書而不少人自殺。

  當物質方面的溫飽解決之後,精神方面就成了首要的需求。互聯網與社交媒體讓這個時代的信息量爆炸,人們獲得了不少便利,同時卻也增加了壓力與焦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作為父母的思想。在我回國幾次與以前的學生們聚會時,經常會聽到他們的孩子在就讀的學校的成績排名,孩子們參加興趣班,才藝課等等。以前不怎麼喜歡讀書的學生,當了父母之後,卻對孩子嚴加管教,一心要他們考高分。國內的孩子繁重的學業負擔,越是優秀的孩子,心理的負擔越是沉重。

  記得去年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在廣州的育兒網紅爸爸的兒子張一得在美國自殺,他的爸爸一時被推上風口浪尖。一得的父母在他年幼時離異,他父親為了孩子,辭去了工作,專心培育孩子,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孩子,還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下了很大的功夫。孩子果然如他父親所願在各個方面表現得非常的優秀,一得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20歲的時候考入美國常青籐名校之一的埃默裡大學的哲學專業。然而一得的生命卻在他大一的時候戛然而止。父親,學校,週遭人對他的讚美卻成了他的“愛之殤”,最終一得走上了不歸路。

  我的孩子們與一得的年齡相仿,去年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後,很多次想要寫點什麼,卻總是寫不下去。作為一個母親的我,我只想我的孩子們順其自然,健康平安就好。

  現在在大學生中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空心病”,即缺乏正確的價值觀,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許多家長以愛之名,企圖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樣,卻未想聆聽孩子的心聲。

  前幾天,到朋友家做客,她提到很希望她兒子去讀研,可是她兒子不想再去讀書,我告訴她,尊重孩子的意願。只要孩子努力過,不管孩子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尊重他,愛他,接受他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必修課。(12/25/202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