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 杜甫的人生軌跡與遺跡(上) ——學史筆記

2022年12月27日 21:5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12月27日 21:51

  在中國大陸,談唐代詩人,李白與杜甫是並列前名前茅的,前者號“詩仙”,後者稱“詩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近代大陸作家郭沫若還寫過《李白與杜甫》一書,風行神州。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祖籍河南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由於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杜陵以北、少陵以西,故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或“少陵”。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長在“奉儒守官”的書香門第,遠祖杜預為晉代名將兼名儒,為京兆杜陵人;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的著名詩人,官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他七歲時即開始學詩,十五歲時詩文就引起洛陽名士的重視。自言:“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他一生勤奮好學,“讀書破萬卷”,以致“下筆如有神”,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詩,作品被譽為“詩史”。

  中國大陸的學者把杜甫的人生軌跡分為四個階段:

  一、漫遊時期,從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至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在這段時期內,杜甫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遊。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帶,他到過金陵、姑蘇,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回洛陽應進士考試,未被錄取。但這對於年輕氣盛的杜甫來說,算不了甚麼,第二年,他又開始了齊趙之遊。在遊齊趙期間,杜甫結交了李白和高適,除了打獵取樂外,他們也經常賦詩或論文。對這段遊歷,杜甫晚年還很嚮往:“放蕩齊趙間,裝馬頗清狂。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壯遊》)。在漫遊中,他擴大了眼界,豐富了見聞。他寫了三、四百首詩,惜留存至今僅二十餘首。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築居於洛陽與偃師之間的首陽山下,可能在這時與夫人楊氏結婚。

  天寶六年(公元748年),他已經三十六歲了,並已娶妻生子,有了家庭生活的壓力。這一年,恰逢唐玄宣洩下詔廣求天下之士。凡有一技之長者可到京師接受考試。此時,恰好是被後人稱為“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壟斷朝政,權傾朝野,他害怕士人“洩漏當時之機”,因此一人不取,致使舉子全部落第,而且,他又上表玄宗說“朝無遺賢”。杜甫當然難倖免。這對杜甫的打擊很大,多年後杜甫追述此事時,萬分憤慨地說:“破膽遭前政,陰謀獨秉鈞。微生霑忌刻,萬事益酸辛。”(《奉贈鮮於京兆二十韻》)。

  這時唐王朝還強盛,倉稟充實,可是玄宗開始好大喜功,開拓邊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會上已經隱伏著不安定的危機。杜甫對此有所預感,但未予重視。 

  二、長期時期。從天寶五年至天寶十四年(公元747-756年),杜甫在長安居住了十年,他的生活、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杜甫到長安,目的是求得一官半職有所建樹。豈知遇上奸臣當道,美夢落空。京城的高消費,壓得杜甫喘不過氣,“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百結”、“嘗困於衣食”,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杜甫不得不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想著“哥兒們”的李白高唱:“安然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內心該是多麼痛苦啊!

  生活折磨了杜甫,也壓成了杜甫,使他逐漸走向平民百姓。從而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等現實主義作品。 

  天寶十四年冬(公元756年),杜甫探視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寫出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表達了他“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的深情;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概括了社會上尖銳矛盾,又描繪了“入門聞號咷,幼兒饑已卒。”的家庭景光。讀來令人流下一眶同情淚。這是他十載長安生活的總結,亦標誌著唐王朝走向衰敗。 

  三、任職左拾遺與流亡時期,從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天寶十四載(公元756年),安祿山叛變,率兵長驅南下,很快就攻陷了長安。杜甫這時正在鄜州,他聽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肅宗在靈武即位(至德元年),便把家屬安置在城北的羌村,隻身北上,投奔靈武,不幸被叛軍截獲,送往長安。杜甫陷賊中近半年,看著京城一片荒涼,生靈塗炭;聽著唐軍兩次反攻,先後在陳陶、青阪兩地全軍覆沒的消息,滿腔悲憤,寫出了《悲陳陶》、《悲青阪》、《春望》、《哀江頭》等詩。(未完待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