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石少華:人類的節日

2023年01月05日 00:4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1月05日 00:40

  每年隔那麼一段時間就有一個傳統節日。筆者年近花甲了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個這樣的節日,印象深的還是少兒時期,無憂無慮,只知玩耍;年歲漸長,事情增多,行程匆匆,生活壓力加大,節日亦便失去了昔日的光輝,變得平淡寡味。雖然每年都在過節,但感覺與平常的日子並無二樣,未曾留心也不再有格外的印象。

  某友人在國內時,與我持有同樣的想法,移居海外後,思鄉心切,把過節當做排遣鄉愁的一種形式。同時友人還經常通過網絡向我推介我不甚熟悉的洋節,比如萬聖節、楓糖節、感恩節、狂歡節、仲夏節、聖誕節等,告訴我這些節日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文化背景的差異孕育著民族習俗的區別。西方傳統節日大多來源於宗教,人們的思想通過宗教來反映;中國傳統節日多與節氣有關,祈求自身吉祥幸福,具有濃厚的農業社會的色彩。崇拜、信仰以及價值追求上存在的差異,造成了中西方不同傳統節日特定習俗、慶祝方式、含義內容的不同。西方傳統節日較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注重儀式、含蓄內斂、拘謹刻板,更顯集體互動、個性張揚和奔放熱情。

  不同的歷史造就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節日習俗背後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國與國之間、東西方文明之間,封閉和開放、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交織,不同文明是相互衝突,還是能夠和諧共存、交融互鑒?應該來說,平等互利、交融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通相知的重要途徑。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傳統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精神在特定的社會土壤上長期孕養的結果和重要載體,承載了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河中神聖和追思的集體分享、激情和歡樂的饕餮盛會,它反映了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體現了整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無論歷史怎樣發展,文明如何進步,作為一個民族最古老的原生記憶,人們的信仰、風俗習慣已存活在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中經久不衰,對節日的尊崇與慶祝也會亙古不變。

  多元文明並存的當今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帶來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的迥異,不可避免會產生碰撞。傲慢與偏見、抵制和貶損,只能帶來更多的隔閡與誤讀、分歧與對抗。各民族應從不同文化中逐漸加深認識、求同存異、守望相助,攜手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並進的歷史。

  中外傳統節日體現了不同文明的思維模式,但節日裡特定主題和一定慶祝形式文化積澱的本質是相似的,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是相通的,傳遞的尊重、關愛、希望、感恩的感情是相同的。我為東西方節日裡都蘊涵了同樣的情感,而唏噓不已,感慨萬分。我很慶幸,我們之間、人類之間不因膚色、種族、信仰、習俗、歷史、國家、地域不同,彼此擁有這份共同的情愫,相因相生,珠璧交輝,一起擘畫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