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石少華 : 別讓手機淡了年味

2023年01月16日 23:2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1月16日 23:22

  春運的帷幕已經拉開,過年的味兒越來越重。人在旅途,熙熙攘攘,到處都是要在大年三十前趕回家的人流。機場、車站、汽車、火車上,隨處可見用手機給遠方親人告行程、報平安的旅客。離家的路程越來越近,回家的感覺真好。

  智能手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同時也勢不可擋介入了春節生活的方方面面。春節要穿的新衣裳和所有春節需要的東西,網上商城應有盡有,送貨到家;大年三十的年夜飯,通過手機預定大酒店輕鬆解決;全家人圍觀的央視春晚的饕餮大餐變成了各人拿著一部手機,自己看自己的分餐小吃;手機上動動,紅包輕鬆到了對方賬上,短信、微信形式的指尖拜年似乎都已多餘。

  我們沒有了從遙遠的地方返家大包小包帶東西的疲憊,卻也看不到了老人和孩子從快遞員手中接過快遞時的滿足開心;我們沒有了過去為一頓年夜飯忙這忙那、忙裡忙外的勞累,卻也聞不到了油炸豆腐、油炸酥肉的芬芳;我們沒有了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的場景,卻也沒有了大家一邊看節目一邊交流、其樂融融的氛圍;我們不再需要兌換新鈔票、準備紅包紙,卻也少了過去孩子們拿到紅包的那種愉悅和歡騰;我們打一個電話、發一條短信、連上視屏甚至微信上撿一個別人發過來的拜年表情包再轉發他人,也算完成了拜年禮儀,卻未曾知道我們的這種缺少溫情的表達流於形式,正在疏遠親情和友情 。

  張燈結綵迎新春,歡天喜地過大年。春節是喜慶而祥和的節日,在老一輩眼裡和傳統的過年禮儀裡,置辦年貨、打掃衛生、貼年紅、吃年夜飯、包餃子、看春晚、放鞭炮、登門拜年,還有耍獅子、舞龍燈、看燈展等這些是春節的主題,期待、忙碌、熱鬧、親近才代表著濃濃的年味兒。任何一個節日都會有從先輩那裡蘊含著智慧和結晶代代相傳形成的傳統儀式。融化在春節裡的儀式,就是祈求全家團圓、寄托幸福生活的嚮往。沒有儀式感的節日,便沒有對未來的希望和嚮往,也沒有對節日的尊重和敬畏。

  春節需要儀式化,讓大家在儀式的氛圍中共同感受春節的意義、春節神聖感、春節倫理、春節魅力,共同分享春節歡樂、春節民俗、春節激情和春節追思等;春節需要群體化,春節的群體歡樂是通過一大家子的團聚共同營造出來的。濃濃的情感都融入在熱騰騰的飯菜之中。飯菜的香味裡,有團結興旺的祈求,有敬重長輩的祝福,有含飴弄孫的樂趣。淡淡的親情無不通過同看春晚、圍爐守歲、促膝長談、共同娛樂、賀歲拜年表現出來;春節需要互動化,正月裡走親訪友,一年未見的親戚朋友相互間拜年走動,可以聯絡親情、友情。人生苦短,不要錯過身邊的緣分與值得珍惜的人。    

  迅猛發展的科技手段,一步步讓手機和網絡代替、分擔了我們在春節中扮演的角色,省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我們沾沾自喜,沉溺在高科技帶來的舒適快捷中,但卻又總覺得每年過年都在應付,風俗正在簡化,年味也越來越淡,殊不知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已經開始在我們的手裡漸漸丟掉。

  春節是親情交融的日子,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維護親情的好時機。一年到頭,在父母望眼欲穿的目光中,兒女千里跋涉回家團聚,父母眼巴巴盼望的就是與兒女親密交流,大家聚在一起或有說有笑,聊著見聞感受,或一起出門走親訪友拜年。看似嘮叨和瑣碎之間,卻處處瀰漫著濃稠的親情。畢竟親情是過年永遠的內涵,這是父母對孩子的關切和牽掛,也是父母最期盼的年味。可是許多年輕人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中回到家,仍然沉浸在手機的方寸屏幕間,刷微博、看八卦、觀視頻、玩遊戲、聊微信、曬朋友圈、搶紅包、搞網購,低頭自嗨,自我陶醉,任由網絡裹挾在虛幻空間。本應該是喜慶的團圓,卻忽略了親人的感受,冷落了老人,阻隔了親情,變淡了年味。手不離機,親情安在?回家過年團聚也便喪失了它的應有之義。

  手機充斥了我們的空間,侵佔了我們的生活,成了很多人難以割捨的不二夥伴。當我們停下腳步反思“年味去哪兒了”的時候,請放下你手中的手機,面對面感受語言帶來的溫度。真實的交流比網上閒聊更溫馨,親切的溝通比虛擬世界更真實;請放下你手中的手機,燒一道菜,洗一次碗,千言萬語揉進軟軟的麵團裡,句句關愛彙集在鍋碗瓢盆的鳴奏裡,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讓親情更多添一份暖意。

  一部冰冷的手機分隔了年味兒的濃與淡,拉開了親人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切不可讓手機錯過親人最溫馨的笑容和最關懷的眼神,切不可讓手機淡漠了親情、疏遠了友情,切不可讓手機淹沒了濃烈溫馨、傳統質樸的純正年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