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李志超: 人在清泉白石間

2023年01月17日 22:4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1月17日 22:43

  我用毛筆蘸著紅漆描畫出刻在我的老祖宗李光坡墓碑上的兩行文字。

  李光坡,字耜卿,別號茂夫,生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地的四弟,我的老祖宗,我們叫他茂夫公。他一生隱居鄉下,授徒講課,同時專注於《三禮》學研究。李光坡墓位於湖頭鎮高山村苦竹墘,我們家族每年冬至前後都要來這裡舉行祭拜活動。

  說實在話,對這位老祖宗,我並不比外姓人瞭解得多。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通過一個流傳在安溪的民間故事瞭解他的。據說,有一年春節將至,康熙皇帝命令李光地撰寫一百對新春聯以更換皇宮舊聯,由於時間緊迫,李光地就請在京遊玩的弟弟李光坡幫忙,光坡一口應下。可直至大年三十,仍不見他動筆。李光地急了,正準備調集人手趕任務,只見李光坡不慌不忙揮筆寫下:“人間七十二賢,賢賢易色;天上二十八宿,宿宿皆春。”“七十二”加上“二十八”正好一百。“賢賢易色”對“宿宿皆春”立意也正好一百個春。就這樣,以一副代替了一百副對聯。康熙皇帝見了這副對聯,召見了李光坡,稱讚他“真乃狀元才”。都說君無戲言,只要他下跪謝恩,就會成為御賜的“狀元”了,他卻沒有謝恩。

  但傳說只是傳說,不一定真實。我查閱了許多資料,終於瞭解了事實真相。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臨近春節,我老祖宗第二次進京探望兄長。翰林院官員們正在撰寫春聯,正好碰到了來京的李光坡,他們早就聽說過李光地有一個博學多才的弟弟,出於一種禮貌,也是為了討好李光地,就請李光坡也撰寫一副春聯。春聯貼上以後,正好讓康熙皇帝看到了,他眼睛一亮,問這是誰寫的。有人告訴他是李光地的弟弟寫的。此前,康熙曾經問過李光地,當今民間有無學古通經的士子,光地列舉李顒、梅文鼎和李光坡等人以對。現在知道光坡來到北京,康熙連忙召見了他。康熙帝也絕非平庸之輩,他曾經向幾位大臣咨詢一些歷算學方面的問題,沒想到這幾位大臣卻在他面前爭論不休,他不知道該聽誰的,就乾脆自己找來相關書籍,精心研讀起來,結果卻比那幾位大臣研究得更加深透。在朝堂上見了李光坡,問了一些私人問題後,兩個人竟然探討起歷算學來了。康熙帝十分欣賞李光坡的才學,希望他留在京城做官,我的這位老祖宗卻以侍奉家母和管教家族弟子為由極力推辭,康熙帝只能深感無奈和惋惜。

  其實,茂夫公不願留在京城做官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沒有對康熙帝講,就是他正在忙於著書立說。他專注於《三禮》學研究,花了將近二十年時間,已於兩年前完成了《周禮述注》的撰寫,現在正在寫《禮記述注》。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三禮》的述注,為淨化世道人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年輕時他確實熱衷過科舉,考場上卻屢屢受挫,“二十多年人欺鬼侮,非惟日閒意思不能專一,即夜夢亦顛倒。”他早已看透了世態炎涼,對人性有點失望;因兄長在朝為官,他跟一些地方官員有過接觸,他們經常在他面前講一些官場中的事,使他看清了官場的險惡。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個性過於耿直,是不適合當官的。現在他五十六歲了,已經老了。他只想隱居山野,既能為家鄉培養人才,又能專心禮學,為後人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

  李光坡要離開京城的時候,康熙帝賜給他一顆“俊民用章”玉印。有了這顆印章,李光坡可直達京城上疏。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八月,李光地乞假還鄉,康熙帝還掛念著李光坡,御筆親書一副對聯“道通月窟天根裡,人在清泉白石間”,托李光地捎帶給他。

  康熙皇帝的這副對聯,本來是用來誇獎我們的老祖宗的,卻一語成讖,影響了他的後代。我們這個家族很多人繼承了老祖宗的衣缽,從事教書育人的職業,也有很多人從事科研工作,可是當官的卻特別少。而他的兄弟的後代,當官的就很多。

  描完了墓碑上的字,我又接著描安溪縣政府於1991年3月公佈李光坡墓為縣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刻。本來好好的字,我卻描得很難看。我是不是把我的這位老祖宗也描丑了?罪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