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國鵬: 惠安女,究竟是哪支民族?

2023年01月19日 23:1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1月19日 23:17

  惠安女指的是福建泉州惠安縣一群服飾獨特的女子,她們以與當地閩南女子不同的奇特服飾而吸引人們的目光。她們不但穿著光鮮亮麗的服飾,還有獨有的婚嫁習俗,令人質疑這究竟是一支什麼樣民族?

  其實,不是所有的惠安縣女子都穿戴著今天“惠安女”的服飾。典型的“惠安女”主要分佈在惠安東部的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岝四個鎮,這裡臨海。

  當然,她們特殊的服飾也會影響著周邊的鄉鎮,如東嶺、東橋和輞川等,也跟隨“惠安女”的服飾而流行。

  當地人認為,之所以有這樣的服飾,是因海邊生活,為防風而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為了美化頭飾,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必須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粗寬的腰帶是紮在肚臍下面。

  有人形容:封建頭,民主肚,開放褲,省了上衣浪費褲。

  獨特的服飾,使得惠安女的服飾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與當地漢族女子不同的裝束,卻說是漢族人,有點令人“難以置信”。

  當然,她們也自認為是漢族。目前在沒有“確鑿”證據面前也公認“惠安女”屬於漢民族。

  那麼,她們果真是“漢族”嗎?

  我們先從服飾上看,頭戴平形狀黃色斗笠、臉遮花布圍巾、上穿湖藍色斜襟短衫,還必須露出肚臍眼、寬粗的腰帶繫著寬鬆大黑褲。

  其實,除了圍巾遮住臉頰“勉強”符合在海邊勞作外,其餘的裝飾幾乎不適合在海邊作業。如平形狀的斗笠,只有在太陽直射的時候適合;露出肚臍眼,即有違閩南女子保守的良俗,又不適合海邊風吹進肚臍眼容易感冒的傳統說法;寬鬆的褲管更不符合海邊風浪大的性質。

  這些服飾特性容易讓筆者聯想到:平形狀斗笠更適合生長在赤道國家或地區的人使用,因為那裡日照幾乎長時間處在“頭頂上”,我們仔細觀察東南亞人所戴的斗笠,幾乎也是“平形狀”的。而中國沿海一帶的斗笠幾乎呈“鍋狀型”,這樣有利於遮擋從上午到下午的陽光。

  傳統的閩南女子較為保守,穿衣必須完全遮住上體,連肩都不能露出。穿褲都要沒過膝蓋,更談不上露出身體的一部份——肚臍眼,明顯有悖當地良俗。

  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由於天氣炎熱,當地女子穿著短上衣,簡直就是只遮住敏感部位,身體的其它部位裸露在外。

  而寬鬆的褲管是否是流行於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裙子”的演化物呢?

  另外,頭巾遮住秀髮和臉頰,也類似東南亞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女性所必須遵循的教規。

  當然,這些聯想只是筆者的“一廂情願”猜想,沒有更多的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當地人對露出肚臍眼的解釋是,“肚臍”在閩南話中是“露財”的諧音,寄寓著家庭“興旺發財”。可是,如果作為一名家庭主婦,這樣的解釋合符常理,但是,“惠安女”幾乎替代了常年在外掙錢的丈夫而勇挑家庭的重擔,且常在海邊從事著超常強度的勞作,上述解釋似乎有點牽強。

  再則,同為閩南語系的惠東地區以外的女子,為何又要將“肚臍眼”裹得嚴嚴實實生怕外露被別人看到呢?

  崇武,這個人口只有2萬人的小鎮,原戶籍姓氏就多達98個,連罕見的姓氏,諸如“哈”、“經”、“蒙”等這裡也可以找到。閩南村落一般以姓氏群居,因此一個村落小鎮姓氏並不多。當然,這與當年明朝洪武年間“崇尚武備”從全國各地彙集的軍人守衛這塊海防前線有關。

  那麼,這些女子服飾是否是當年“隨軍家屬”的後人遺傳至今的呢?在“隨軍家屬”女眷中,有沒有外國女子呢?

  “惠安女”的婚俗也與當地普通閩南女不同。婚禮第三天清早,新娘吃過“新人物”(食品)之後,由伴娘陪同到夫家祖厝拜祖宗。回屋後,先給公婆敬茶,並送公公一條圍巾,而後給婆婆包上頭巾並插花,公婆會給新娘紅包。緊接著,新娘要給其餘親人一一敬茶,請吃禮餅。儀式結束後,由娘家派來的姐妹接新娘返回娘家,此謂“返厝”。返厝當晚,新娘再來到夫家。但不能空手,必須從娘家帶來鋪上煎蛋餅的鹹魚肉。據稱,這樣做才能處理好日後的婆媳關係。

  當晚,新娘可以住在夫家。

  婚後第四天清晨,新娘無須與夫家人道別就得回到娘家,稱為“大重走”。但當晚又要回夫家住,次日一早又要回到娘家。幾天後,選擇一個雙數日子再去一趟夫家,稱作“小重走”,這天,小姑會帶新娘去“探井”,就是挑水,意在熟悉夫家周圍的生活環境。

  到此,婚禮儀式才算結束,新娘就要回到娘家長住了。

  一年當中只有在春節、清明節、中元節、冬至還有農忙季節,新婚妻子才能回到夫家小住。

  一直等到妻子生了孩子,才可以搬到夫家住。從此,挑起夫家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