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 淺論「文品」

2023年01月29日 23:1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1月29日 23:11

  “爬格子”族(寫作人)依序可分為:國際知名作家、著名作家、作家、作者、文藝愛好者共五種“品級”。

  依鍾藝的淺見,文章也可分為三種“品級”:下品,白水清湯,平鋪直敘;中品,旁徵博引,文思縱橫;上品,反璞歸真,自鑄偉詞。未知文友們同意嗎?這個議題有點“敏感”,懇請各位“看官”勿“對號入座”。

  下品者,恕我不多作分析,且引用法國作家布瓦格先生的一段話權充說明:“寫作時就該不斷變換文詞,一種文筆大均勻,通篇都一平如水,儘管是晶光耀眼,畢竟要令人瞌睡。這種作家像唸經,經常只一個調,他們生就討人嫌,很少人願意領教。”(《詩的藝術》)

  中品者,要達到這種水平,不僅需“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才能“下筆如有神”。這件事,說易做難。讀書,須讀透、記牢,最好是做筆記,古人云:“好記憶不如一支‘爛筆頭’。”史載:明末文學家張溥的書房叫“七錄齋”或“七焚齋”。他讀書的方法很特別,是抄一遍,朗讀一回,然後燒掉。如此反覆,堅持七回,直到記牢、背熟為止。因常常抄錄,使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那夾筆的地方,竟然磨起了硬繭,過幾天就要修剪一番,先用熱水泡過,才能握筆,否則就寫不好字了。

  不止古人讀書如此刻苦,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也是這樣,他的才華是公認的。據《寫作趣談》一書(1981年由北京地震出版社出版)透露:“現在我們還能看見他在學生時寫的一本筆記——講堂錄。這本筆記共四十七頁,一萬多字,摘記的內容十分豐富。他當時對戰國時代的楚國詩人屈原很是仰慕,敬佩屈原身處逆境仍然追求理想,熱愛國家。他在這本筆記上全文抄錄了屈原的《離騷》和《九歌》,抄文一筆不苟,共抄了十一頁。在每頁的空白處還寫出內容提要。”

  俗語說得好:“一分汗水,一分收穫。”文學創作,這條路沒有捷徑。

  行萬里路,方能見多識廣。它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所有事物的細心觀察。俄國大作家高爾基先生說:“作家創作藝術的真實,就像蜜蜂釀蜜一樣,蜜蜂從一切花上都採來一點東西,可是它所採來的是最需要的東西。”(《給初學寫作者的信》)。

  “下筆如有神”是一種比喻。它涉及主題思想、文章結構以及遣詞造句等方方面面。有一些人,它文章千方百計寫些彆扭的句子,或用些冷僻的詞彙,讓人讀不懂,讀不通,自我以為別人越是讀不懂,越顯示自己的才華。其實,這種觀念和作法,已是“走火入魔”。文章是給人讀的,因此,要寫得明白曉暢,讓人讀得懂,讀得有興趣。

  俗語說:“話須通俗方傳遠。”史載:中唐時代的詩人樊宗師,他寫文章講究一個字:“澀”。它寫的東西也真不少。有《魁紀公》、《樊子》、《春秋集傳》三種書,雜文220篇,其它文章291篇,還有詩719首。可謂著作豐富了。但是,由於寫得很艱澀,別人竟讀不斷句,看不懂意思。結果呢?流傳下來的只有一篇文章及一首詩。

  “近樸歸真,自鑄偉詞”的詩文才是“上品”。返樸歸真,指的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作文秘訣》)自鑄偉詞,指的是“不蹈前人一言一句。”

  例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絕句之三》、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高適的《紅豆》等,唐詩中佳例俯拾皆是。

  最後,再套用“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他說:“凡屬文字,小時候追求氣象崢嶸,彩色絢爛,年紀越大,寫得越熟練,才能達到平淡。這時的平淡,並不是俗稱的平淡,而是絢爛的頂點了。”

  2022年12月31日夜寫於岷市蝸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