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豆豆: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

2023年03月27日 23:5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3月27日 23:59

  最近因為業務的關係,跑了幾趟長途,因為有了導航系統,我可以在長途的旅行中,閉上眼睛,養神,有時候就睡著了。充當我司機的是當年我在打工時的一個手下,六年相處下來,與他們的感情有點像家人的感覺。每次我的車上有中國人的時候,司機總會暖心地放上下載在USB的中文歌曲。聽著聽著,幾年了,確實有點膩了。

  兩週前,公司終於接下了中國能建的監控工程。那天與學長一起到工地,回城後,我把學長先送回家,再回自己的家。突然,車的音響裡傳來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歌曲,我問了司機,什麼時候USB下載了這些歌曲?他告訴我,這是電台的歌曲,波段99.9。這下,我發現了“新大陸”,原來在馬尼拉也可以聽到老歌了,它們對我來說是如此的熟悉,每當我聽到這些經典老歌,思緒總會飄到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小時候,大陸正處於文革時期,每天收音機裡或者村裡的廣播站播放的都是一些高亢激昂的“紅歌”,而在閩南地區,離台灣比較近,電台可以收聽到台灣傳來的歌曲,閩南語或者歌曲,那個時候叫著“黑歌”,而生長在紅旗下的我們,自然必須對這些東西免疫。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竟然在村裡的廣播站當上了業餘的廣播員。放學後,我會到學校裡的播音室錄音,除了政府發的宣傳材料外,我們可以把雜誌上的文章播放出來。記得那時候從雜誌《前線》裡面,看到了一篇評論鄧麗君以及《何日君再來》的文章,第一次,我看到了“靡靡之音”這個成語。

  “四人幫”倒台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改革開放,石獅成了聞名遐邇的“小香港”,街頭巷尾充斥著港台歌曲,可我卻對它們一點也不喜歡,總是認為很市井,有點流里流氣的感覺。我喜歡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每週一歌”,諸如:《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等。

  當國內走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慢慢地我喜歡上了台灣的“校園歌曲”,當年也因為同樣喜歡聽歌,抄歌,看書,與一個男孩子成了書友,十年之後我來到了菲律賓,嫁給了他。

  背井離鄉,在海外謀生,生活的閱歷,年紀的增長,我拋棄了曾經喜歡的詩歌,哲學等,還有對音樂,對歌曲的欣賞,甚至在走進佛教後,對佛經的理解,我該怎樣把很深奧的經典把它簡單化?進而把自己的這份讀經典的喜悅與大家分享,很慶幸的是這幾年我一直在努力著。

  從第一次拿起話筒說話到現在,五十年過去了,話筒裡傳出來的從丹田里發出的曾經十足“字正腔圓”高八度的聲音,現在正在慢慢地向我曾經不屑的“靡靡之音”靠攏,盡量的去柔和聲色。

  同時我也希望我寫的文字沒有很多華麗的辭藻、技巧,看我的文章的人就像在與我面對面交談,聽我講故事的老朋友一樣,我願意成為一個這樣的“下里巴人”,套一句網絡語言,就是“接地氣”。(03/26/202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