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方華:「魚」「羊」相加奔「鮮」去

2024年01月17日 23:4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1月17日 23:46

  羊與魚同烹,鮮味異常,而鮮字也正是由魚羊二字構成,於是,古今以來,許多人都望文生義,憑想像,認為這就是漢字“鮮”字的由來。

  這種不足為訓的臆斷,不是沒由頭的。

  我們知道,中國有四大食神,分別是彭祖、伊尹、易牙和詹王,他們被中國烹飪業供奉為四大祖師爺。其中的彭祖,有史書記述他活了約八百歲。他的長壽,據說是因為他識食, “好和滋味”。彭祖在美食方面的傳說,最有名的當是“羊方藏魚”。

  據《大彭烹事錄》記載,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很喜歡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天,夕丁偷偷捕到一條魚,央求他的母親烹製,剛好他母親正在燉羊肉,怕彭祖發現,便順手將魚塞了進去。彭祖回家,聞羊肉有異香,品之奇鮮,於是問其緣由,其妻只得如實相告。彭祖未及責罰夕丁,便依法烹製,果然鮮美。據說,自此便有了“鮮”字,也有了“羊方藏魚”這道名菜。

  徐州古稱彭城,因堯帝封彭祖為大彭國主之故。羊方藏魚這道菜自然便成了徐州傳統名菜。據說它的取材十分講究,冬春季用閹過的犛羊配鱖魚,夏秋季則用羯羊配鯽魚。

  其實,鮮字中的“魚”表示鮮的本義與魚有關;“羊”意為馴順,指古代貴族家的廚師們像羊群中的每隻羊專心吃草那樣各司其職,馴順勞作。“魚”和“羊”合在一起表示:廚師群隊熟練而順暢地準備魚宴。所以,“鮮”的真正本義,即“生魚片的美味”。你看,鮮字的理解真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了。

  不過,魚羊合烹之美味是公認的。現代飲食科學也證實,魚羊同吃是一種合理的食物配伍。因為魚肉性寒,羊肉性溫,寒溫搭配,取其中和,益於滋補。從味覺上講,魚味腥,羊味膻。魚羊配做,魚借羊之膻而除其腥,羊借魚之腥而除其膻,兩廂結合,除弊得利,烹飪出一個滋味異常的“鮮”。

  魚羊合烹的“鮮”菜有三大品牌,一個就是徐州羊方藏魚,一個是京菜中的潘魚,還有一個是徽菜中的魚咬羊。

  潘魚據說是晚清官員潘祖蔭創製。潘祖蔭也是文字學家,他發明這一名菜,據說就是從研究文字學上悟出來的。他認為“鮮”字在《說文解字)中從“魚”從“羊”,可見魚和羊這兩種食物味道最好,如果做在一起,應該是世界上最鮮之味。於是就用羊肉湯燉鯉魚,烹製成鮮美的“潘魚”。

  魚羊合烹的美味,最有名的當是徽州的“魚咬羊”。

  “魚咬羊”也有一個傳說。據傳,清代某年,徽州府有個農民帶著幾隻羊乘渡船過練江,由於艙小擁擠,一不小心就把一隻羊擠進了河裡,羊不會游泳,在河水中掙扎了一會便被淹死。羊的沉水,引來了許多魚,蜂擁啄食羊肉。恰巧,有位漁民駕漁船從此經過,見有許多的魚在水面亂竄,便撤網捕撈。漁民收網回家後,覺得今天捕的魚似乎特別肥厚,用刀剖開一條魚的肚子,見裡面裝滿了羊肉。好奇的漁民將魚洗淨,連同腹內的碎羊肉一道燒煮。燒好後一嘗,不但魚酥肉爛,不腥不膻,且湯味鮮美,味道特別。消息傳出,有美食者也如法嘗試燒製,果然風味不凡。久之,這道名為“魚咬羊”的佳餚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品。

  “魚咬羊”和“羊方藏魚”不同的是,一個是羊包魚,一個是魚包羊,而“潘魚”則是用羊湯煮魚。不過,它們都是“魚”“羊”相加,奔一個“鮮”字而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