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程紅:永不言敗 ——讀《老人與海》有感

2024年02月01日 23:0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2月01日 23:08

  再次讀《老人與海》,逐字逐句,細嚼慢咽,不過90頁的薄薄的一本書,我用了整整一周時間才看完。

  合上書,老人那勇敢、堅強、自信、樂觀、充滿智慧的形象出現在我眼前,他雖然外表滄桑瘦弱,卻如一位無比高大的英雄,在我心裡愈發鮮活清晰,並將長存心中。

  這是第二次讀這本書了。第一次讀時被老人的危險境遇及未知的結局揪著一顆心,也被海明威設計的乾淨明朗的主線及緊張情節所吸引,只想盡快看到結局,所以僅用了兩天多時間就讀完了,但感覺不過癮,決定再看一遍。這也正是一本好書的魅力。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圍繞一條清晰的脈絡主線——老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目的——捕魚,以簡潔到極點的語言,充滿困難與驚險的情節,刻畫出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面對生活的困境時依然自信、樂觀、堅持,在遠海裡孤身一人勇敢地與鯊魚奮力作戰。

  “他是個老人,獨自划著小船,在灣流中捕魚;八十四天來,他沒打到魚。”開頭寥寥幾筆直接交代出老人的身份、年紀、境況。“老人瘦骨嶙峋,後頸上是深深的皺紋。他上半臉有些褐色的斑塊,....。.雙手有深深的傷疤,那是常年用繩索對付沉重的海魚留下的。”接下來的一段告訴讀者老人的樣貌。“他渾身顯得很老,但雙眼除外;它們有著海水的顏色,透露出樂觀和永不言敗的神色”,這句話讓讀者瞭解了老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老人,為了生存,在茫茫大海上獨自克服了傷痛、飢餓、無援、黑暗等種種困難,與從未見過的一條一千五百磅重的馬林魚鬥智鬥勇、頑強拚搏了兩天兩夜,始終保持著樂觀、自信,以自己的豐富經驗及睿智的頭腦,最終殺死了大魚。後來他又與來搶奪戰利品的鯊魚們展開了殊死搏鬥,利用魚槍、綁了小刀的船槳、舵柄等殺死了兩條鯊魚,竭盡全力想保存一點辛辛苦苦獲得的勞動成果,但終究難敵鯊魚群的攻擊,巨大的馬林魚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一次次險境,一次次反擊,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地身疲力竭,老人從沒有放棄過,正是因為他的堅持,他的勇敢,才使他能夠活著從遠海裡生還。

  “那魚的大尾巴高高地豎起在船尾之後。他看見那魚光禿禿的白色脊背,黑乎乎的巨大頭部和突出的長嘴,以及完全沒有皮肉的魚身。”海明威用幾個簡單的名詞和動詞勾勒出老人歷盡艱辛曾經的獲得,最終變成了一無所有的辛酸與無奈。

  雖然丟失了“戰利品”,但正因為老人的勇敢,保存了自己的性命。“我是為做這個而生的。”老人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艱難而放棄希望,他樂於接受現實,並把遭受的挫折看做是生活裡本該就存在的,並為此努力去戰鬥,去拚搏,目的不過是為了能生存下去。能夠生存,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

  但即使這樣,老人決定再次出海。“我們必須弄根鋒利的長槍,隨時把它放在船上。……我們可以到水城去打磨它,要把它磨得很鋒利,但別用火燒,那樣容易斷。我的刀就斷了。”讀到這裡時,我突然為自己平時遇到小挫折時就止步不前而羞愧。老人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再艱難,永遠不要對生活失去希望;告訴人們不要貪心,只取所需,並懂得感恩,與大自然和解。

  這是一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裡微不足道的底層小人物,但海明威卻通過描寫這個小人物,通過捕魚這件漁民賴以生存如同家常便飯似的事,創造了一個自信、樂觀、勇敢、睿智的英雄形象,向讀者灌輸了一種永不言敗的樂觀主義精神,激勵人們要正視困難與挫折,竭盡全力去做,不到最後時刻永遠不要放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