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香港仔:公營醫療調整應以防濫用增供應為主

2024年03月18日 23:5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3月18日 23:51

  繼政府早前放風會研究增加包括公營醫院急症室收費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表示,期望今年內交代公營醫療服務收費調整的初步方案。他承認,早前當局提出急症室按病況緊急程度收費的意見引發分歧,將與業界加強溝通。正所謂“醫者父母心”,公營醫療原意是為所有市民提供可負擔的醫療保障,在社會未能有效建立相對足夠的基層醫療服務之前,貿然提高公營醫療收費,恐會窒礙基層患者及早診治的意願。

  盧寵茂表示,今次是調整整體公共醫療服務收費,將重新分配資源,進一步幫助綜援網外的弱勢社群及長期病患、重病者如癌症病人等,當局必會增加夜診、普通科門診名額配合。顯然,調整公營醫療服務收費的成敗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增加門診名額。因為一旦公營醫療加價,私營醫院和私家診所的收費加幅只有更大,屆時將會有更多市民因為難以負擔私營醫療系統的收費,而被迫湧往公立醫院,這亦是過往歷次急症室加價後被證實必定會出現的趨勢。

  表面上,加價看似會減少濫用。實際上,正如當局所說會考慮基層的負擔能力,而獲得豁免或部分豁免的人士,佔用公營醫療的“價值”增加,濫用的誘因也會增加。因此,調整公共醫療服務收費,其中一個重點應放在杜絕和預防濫用,包括濫取藥物方面。

  若撇除需要透過加價來彌補庫房醫療開支的話,政府應將另一重點放在如何增加公營醫療服務供應方面。因為本港人口增長和老化及公私營醫護人手長期嚴重不足,才是醫療瀕臨爆煲的主因。對此,盧寵茂昨日提到要防範韓國醫生罷工事件在港發生,要以此為反面教材,引以為鑑。

  香港目前平均每千名人口,只有2.1名醫生,人手不足比韓國更加嚴重。儘管韓國醫生罷工事件相信不會在本港出現翻版,但韓國醫學界此等做法仍值得各方認真研究對待。醫生不足,直接邏輯就是要培養多些人手,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或有足夠能力當醫生,加上當前每年應屆考生數目逐年下降,增加醫科學額如何保證質素,相信是每一個持份者必須深思,不能簡單地以醫護團體“山頭主義”論之。如何平衡,設計出更妥善的增加醫療供應的制度安排,是目前當務之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