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林鴻東:五百年前的廈門:「盜賊與英雄」(上)

2024年04月01日 23:3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01日 23:37

  清康熙年間朱奇珍修撰的《大同志》卷十有篇《盜賊志》,志中記載了宋紹興年間至清代康熙年間長達五百年的同安社會治安情況。從志中看,宋元時期記載較少,或許是時間久遠而史料不足。譬如宋代只寫到一例,即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朱熹在同安當主簿時與監稅官曹沆在同安城西北部御盜並設置射圃一事。元代記載了四次:一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同安本地盜賊在濱海劫掠其盜首被捕獲事;二是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安溪山寇李大(有可能是畬族)率部攻破同安縣衙一事;三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安溪山寇捲土重來進攻縣城西門,被當時的達魯花赤(相當於知縣)馬哈謀沙率軍擊退;四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泉州發生波斯人賽甫丁叛亂,馬哈謀沙先是將賽甫丁派來同安的十多位“脅起兵者”斬於市,並趕走前來復仇的伊守禮部(驍勇千餘)。《盜賊志》記載最詳最多的還是明代。因《大同志》是清初編撰,編撰者對前朝掌故較為熟悉,故其記載史料價值較高,值得重視。

  一、明代同安的社會動盪

  首先是,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同時遭受兩個方向的盜賊攻擊,一是來自戴雲山方向的“沙尤寇”(沙尤指沙縣、尤溪)陳敬德勢力;二是來自海上的漳州“海賊”張秉彝勢力。“沙尤寇”指當時影響巨大的鄧茂七起義軍,陳敬德是鄧茂七部下,受鄧茂七派遣東征泉州。“沙尤寇”一度攻陷了同安縣衙。“海賊”張秉彝也不簡單,率領二百多艘船隻攻擊中左所城與高浦所城的衛所官兵。官兵的力量顯然不足以與“海賊”對抗,反而是在民間組織義兵抵抗的蓮花羅溪紳士葉秉乾成為御盜主力。葉秉乾殺傷盜賊太多,與盜賊結下深仇大恨,最終被群盜俘獲於豪嶺並死於肢解酷刑。明成化初年,御史塗棐奏請朝廷旌表其門(立牌坊或賜匾額,“縣衙右葉氏祠堂”)稱“忠義”。有民俗學者認為,同安一帶廣為流傳的炸棗美食便與葉秉乾義兵的乾糧有關,故同人稱之為“忠義菜”。此說法與光餅一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戴雲山方向亂象又生,安溪峒寇(或與畬民有關)陳日輝不時侵擾同安,甚至深入至同安邑城的“郭門”(外城城門)一帶。陳日輝幹的是綁票生意,“劫質人家男女”,帶到二十里外等候贖金,還好很快被平息了。正是這一年,因應東南沿海治安形勢的惡化,明廷開始設置“總督閩浙都御史”。

  二、安海灣的中日“互市”

  社會動盪顯然與海上貿易的活躍有關。15世紀末至17世紀中頁的明代中晚期,是漳州月港興起並繁榮的時期。期間,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那就是“隆慶開關”。“隆慶開關”指明朝於隆慶元年(1567年)宣佈解除海禁,允許民間遠販東西二洋。隆慶開關後,九龍江口一帶原被視為走私的民間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在“隆慶開關”之前,月港一帶民間海上走私極為活躍。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明代同安進士洪朝選曾撰寫《瓶台譚侯平寇碑》,碑文中提及月港的對外貿易會從漳州沿海少數人的冒險變成包括富家子弟與內山農人全民參與的集體衝動,與1544年一艘原本從事西洋貿易的漳州海船被風刮到日本(東洋)有關。這艘海船從日本回來後顯然獲利頗豐,於是鄉黨之間互相轉告,很快形成了閩南(漳泉)與日本之間的貿易熱潮。洪朝選認為,這是“漳泉始通倭”。通倭之前,漳州流行的是“販西洋”(其實就是走私)。當時,“販西洋”的人主要是濱海地區被視為不務正業的“惡少無賴”,風險大,收益少。通倭暴利的消息傳開之後,“富家子與良民”大受刺激,紛紛加入新辟財路。由於利潤較高,連內山的農民都沒有心思種地,紛紛借高利貸經商。在洪朝選的筆下,日本生活方式自此開始影響閩南,日本的語言也在閩南市井中流行,更誇張的是,有一些閩南人佩起了日本長刀。洪朝選認為,閩南風俗開始與中原嚴重背離,是後來倭寇蜂擁而至的原因。

  《盜賊志》證實了洪朝選的說法,志中稱1547年左右“時漳泉沿海之民率造巨船過洋”,這或許真與1544年那艘因禍得福的漳州海船有關。為執行明廷閉關鎖國的政策,閩浙總督朱紈為此捕殺了九十多位“通番”的漳泉商人,同時為加強海上管束,朱紈還在浯嶼水寨之外,增加金門料羅駐點,部署戰船二十多隻,並派官員進行管理。這種與時相背、與利相背的做法,根本無法圍堵漳泉人出海通倭的勢頭,漳泉人開始“絡繹通倭”,與日本的海上貿易越來越紅火。特別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數千艘日本商船突然出現在晉江南部,停泊於東石的白沙頭,前來的目的便是開設“互市”,與漳泉人進行貿易。同時,我們瞭解到,白沙頭這邊顯然有人在進行配合,比如“澳主”與“通事”。澳主當指在地的互市負責人,如李華山與吳子福。通事指翻譯,如柯老金與山老。李華山與吳子福以澳主的身份引導本地人與日本人進行交易。久而久之,種種原因,中日商人之間便出現了嫌隙。從同安地方志的角度看,大規模的倭患是1552年之後的事,之前只有“海賊”的記錄。

  安海灣是面對金廈的。安海灣中日互市的存在,證明了月港時代廈門(同安)海絲文化的發達程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