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菲華作家芳名錄 (八)

2024年04月22日 22:3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22日 22:39

  十一劃:黃炳輝,已故。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曾任教廈門大學。一九九六年退休後,因黃父曾擔任那牙市華英學校校長,“菲華六大班”之一的陳永栽先生為其學生;他感念師恩,特邀請黃炳輝先生來菲當其私人講師講授中華文史知識。先此,一九九三年,黃炳輝公派來菲入亞典耀大學講學,首識陳永栽先生。逗菲期間,黃炳輝先生一邊為陳先生講學,一邊藉華報著文宏揚中華文化,最終匯集成三冊,即:《唐詩學史述論》(一九九六年),《旅菲文史隨筆》(一九九九年),《老子章句解讀》(二00一年)。

  黃春安,即本名,有時也用筆名“憶梅”或“牧野”等。祖籍福建省閩南地區。一九三八年出生於福鼎縣一個貧窮的山村。後被晉江市一個華僑家庭收養。他的童年是在抗日戰爭的戰火中度過,這在他的腦海裡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中學畢業後,被逼輟學,步入社會。湊巧在文化部門任職,於是,他拿起筆杆子為報刊、電臺寫稿,從此踏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文革”爆發後,文學之路遭堵死,為了生計,他不得不離鄉別井南渡千島之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菲國的“軍管”剛解除,中國大陸也迎來了“改革、開放”。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他執筆舒懷,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先後結集出版了《椰風賦》(一九八五年),《千島潮聲》,《陽光撫愛的土地》(一九八八年),《黃春安散文集》,《李清照》(二0一三年),《絕代佳人賦》(二0一三年),《花卉三百章》等書。黃春安先生可以說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作家的代表。

  張靈,本名張琪,祖籍中國山東省臨沂市。一九四九年出生於臺灣,在臺灣完成小、中、高學業。移民菲律濱後,入讀聖多湯瑪斯大學,獲文學碩士,真正“科班”出身。曾任教於中正學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期開始文學創作,並在世界日報上開辟專欄《寫真集》。出版有詩集《想的故事》,散文集《堅持的美麗》和《黎明中的摩西》深受好評。

  張昭,本名張燦昭,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故里,早年來菲,先後畢業於馬尼拉培元中學和菲律濱華僑師範專科學校,大學入讀馬波亞工專。曾服務僑校十餘年。平生酷愛文學,是文壇上的活躍分子。作品收入《紮根的浮萍》。

  康琪坦,本名王自然,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青、少年時期生活在菲律濱,畢業於中正學院高中部。後升讀臺灣大學文學院獲得哲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返回菲律濱。曾任中正學院副院長,菲國外交部外交學院漢語教授。她長期從事漢語教學工作,以致文章《三句不離本行》,以評述華文教育為主。散文《我的書桌》,《鞋子的故事》,《雨水遊戲》,《小園過客》等,深受讚揚。

  晨夢子,本名林瑪莉,祖籍中國廣東省臺山市。出生於馬尼拉市,是土生土長的華裔。大學畢業於中正學院文史系。中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為多家華文報寫專欄,作品被收入福建人民出版社的《菲華散文選》,鷺江出版社的《綠帆十二葉》和臺灣女作家張香華主編的《苿莉花串》。著有個人文集《晨夢子文選》,《有夢就不一樣》。

  許棟,本名許金棟,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檀林鄉。童年在家鄉渡過。少年時期,遷居《東方之珠》香港,就讀於漢華中學。畢業後學習中醫正骨科。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來菲,以骨科中醫師執照維生。許醫生在香港先拜名師學習肛門病、痔、正骨等醫術十餘年。後到廣州中醫學院進修。著有醫學專著《痔與肛門疾病》(一九八七年),《中國正骨學簡編》(一九七三年),《針灸學與民間療法簡編》(一九七五年)。因為服務認真,醫術高明,廣受菲華病患歡迎。工餘,熱愛文學創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始,分別在商報和世界日報上寫專欄,出版文集有《壼裡天地》(二00四年)。“千禧”之年,舉家回歸香港,繼以行醫維生。

  許冬橋,原名許錫榮(一九0九—一九九二年),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早年移居菲律濱。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他的新詩被收入菲華文壇的第一本選集《鈎夢集》內,以及耕園文藝社編印的《菲華文壇》,世界日報副刊出版的《稔》和《穠》。個人文集有《船》(一九五七年)和《尋夢集》(一九八五年)。

  陳默,本名陳奉輝,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生長於菲律濱。中學時期開始寫作,是耕園文藝社創始人之一。著有詩集《陳默詩選》(二0二0年)。

  陳添地,本名,也曾用筆名畋地,祖籍中國福建省安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童年及少年時期適逢“文革”,未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文革”後,恢復高考,卻因失學而未能考上大學。人生旅途坎坷,十五歲失怙,二十五歲失恃。曾為省報記者。後來菲尋求發展,供職社團和報社。閒時,執筆抒懷,作品見於各華報副刊。著有:《一代風範李光前》,《根之戀—吳漢源傳記》,《僑心》。

  陳明玉(一九0一—一九六七),晚號紫雲山人,祖籍晉江溜江鎮。“少年就讀私塾,師從同鄉陳君諒秀才,古文功底扎實。後入廈門集美學校,為該校高材生。旋南渡菲律濱謀生,商餘耽於翰墨,從閩海詩家汪昭陸舉人學詩。為菲華騷壇一代才子。在世時著有《二如真影室詩存》。陳明玉先生的詩清矯拔群,俊逸流暢,其詩中洋溢著的濃濃的赤子情,思鄉淚和書生志,不但讓他贏得了“天南作手”、“海外騷壇獨標赤幟”之譽,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莊晏成《“一瓣香心萬萬古”序》)。

  又誠如中國大陸前文化部部長王蒙先生所說:“中國的傳統詩詞,正是以方塊字為基石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果實,是華人的“中國心”的寄託與表達。..。.讀陳明玉先生的詩稿,即是讀他那一代華僑的心史。”(《陳明玉吟稿》)。

  在陳明玉先生的影響下,其子旅菲愛國華僑、實業家陳祖昌先生以一顆愛國心和孝心,整理出版《陳明玉吟稿》,該書自一九九六年初版至今,已印行四版數千冊,在中、菲兩地的中華詩詞界產生較大的反映。尤其,在祖籍地福建省的文化界,多次為其主辦“吟唱會”、“研討會”、“明玉杯”海內外詩詞大賽,以及設立福建省最高獎——陳明玉文學獎。

  哲嗣陳祖昌先生熱心公益,關心桑梓建築,自一九八六年始,至今共捐資、捐建項目九十多個,人民幣逾五千萬元,被譽為“菲中慈善大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