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菲華作家芳名錄 (十)

2024年04月24日 23:1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24日 23:17

/

  十六劃:衡雁,本名吳天霽,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四0年,生於菲律濱南部棉蘭佬島。中學畢業於宿務市中國中學。大學入讀中正學院師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新詩寫作,八十年代達到高峰,作品散見於海峽兩岸華文報刊。他是千島詩社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耕園文藝社的重要成員。九十年代中期,一度“銷聲匿跡”,直到“千禧年”才再度“揚鞭馳騁”文壇。著有文集《耶蘇的懷念》(二00三年),《跨世紀詩選》(二00八年)。

  豫人,本名范鳴英,祖籍中國河南省瀋坵市。她曾自述:“本名—是我寫散文用的。寫詩時用“范零”,讓我有種空靈之美。寫專欄時用“豫人”,一種懷鄉的情懷,提醒我是河南人。”(《菲華文學》四期)。早年旅居台灣,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一九七八年移民菲律濱。曾為菲律濱聖多湯瑪斯大學博士候選人。後長期任職於教育界,曾任晨光中學校長。作品入選《菲華文學》文集。

  十七劃:鍾藝,本名柯賢毅,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羅山鎮塘市村,與菲律濱民族英雄扶‧黎剎博士同故鄉。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故里,周歲往“鯉城”泉州居住。一九五二年,首次旅港(香港)。“三年自然災害”前夕返回泉州。及後於一九六0年往上海求學,入讀閩行吳徑小學。一九六二年,再度往港,入讀香港培僑中學至大學預科。一九七三年,移民菲律濱,一生從事旅遊業,曾經營過工藝品店、旅行社、中藥店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在香港《文匯報》上寫電影評論及譯文。來菲後,曾為《商報》“義勇軍”十三年半(無薪俸),創立“大眾論壇”版及“旅遊版”。一九九六年,轉入世界日報創立“旅遊版”(至二0二0年止)。期間曾為“菲華時報”供稿,創立旅遊版。一生志願:為促進菲國觀光,以及中、菲兩國的文化、旅遊交流略盡棉力。至今出版十一本文集,計:遊記《菲國風光》(一九九四年),散文《南洋浪花》(一九九九年),遊記《神州遨遊》(二000年),散文《千島履音》,隨筆《浮生隨筆》(二00五年),遊記《菲國風光(修訂本)》(二00七年),散文《朗園‧千島‧神州》(二0一三年),散文《歲月記憶》(二0二一年),遊記《萬水千山總是情》(二0二一年),散文《書海揚帆》(二0二二年),隨筆《驚喜與感恩》(二0二四年)。享有“菲華徐霞客”、“文藝斗士”、“菲華旅遊文學第一人”等稱號(愧不敢當)。下部文集《鍾藝文選》正在醞釀中。

  十八劃:謝馨,即本名。一九三八年出生於中國上海市,成長於台灣。畢業於台北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一九六四年移民菲律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而立”之年,躋身菲華文壇,極之活躍,曾任海外華文作家聯誼會菲律濱分會會長。出版有詩集《波斯貓》,《說給花聽》,《石林靜坐》以及翻譯小說《變—麗芙裊嫚自傳》。“她的詩,意象婉約瑰麗、意縕深厚,耐人尋味;她的詩構思奇巧,發人深思,啟人心智;她的詩語言典稚簡潔,文從字順,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彷彿讓你聆聽到來自天籟的節奏音律。”(《二十世紀菲律濱華文文學圖文誌》)。

  十九劃:蘇榮超,本名,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六二年出生於香港,十三歲隨家南渡千島之國,居住馬尼拉市。畢業於聖多湯瑪斯大學,獲得工程文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他是輯熙雅集社和辛墾文藝社成員。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先後獲獎,一九八三年散文《一封永遠無法寄出的信》獲“征航文藝社”的青年散文獎,一九八六年再以散文《跛子》獲“征航文藝社”的青年散文比賽佳作獎。一九八五年再以詩文《鄉味》,《擦鞋的小孩》獲“學群文藝社”詩文比賽佳作獎。出版有個人新詩、散文集《都市情懷》和《遺忘》(二0二0年)。

  補遺:

  (十一劃)許少滄,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二戰”之後,出生於馬尼拉市,是第二代華裔子弟。中、小學在馬尼拉市完成華文教育。業餘喜愛文藝創作,二00九年一口氣出版三部文集,即:《澎湃岷灣》(極短篇),《掌故王彬街》(短篇小說),《椰城風雨》(長篇小說)。

  許祖權,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著名心理科醫生。一九八四年七月至一九八七年九月應堂叔許榮均之邀,每週一篇在聯合日報上寫《醫學講座》專欄;一九八九年,應莊金耀先生之邀在商報上寫《醫談》專欄,一九八六年應藍廷駿之邀在世界日報寫《醫餘》專欄,每月一篇,寫了十二年。《在醫談醫》及《醫餘》二書先後由世界日報出版。

  筆鋒,本名施湧筆,已故。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來菲,因居留問題備受困擾。業餘,喜愛文學創作,自喻文章“充滿蕃薯味”,著有文集《淘金記》及《施湧筆文集》(一九九八年)。

  莊子明,筆名紫茗,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人。一生從事新聞與文藝工作,精通音律,熱衷文藝。兒女皆移民美、加,他卻情願留守千島之國。著有小說《阿局外傳》等近十部文集。

  莊垂明,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四一年八月生於故里。旅菲後入讀中正學院畢業。二00一年逝世,年方二十即領導創辦“自由詩社”,施穎洲稱他為“菲華詩王”。著有詩集《瞭望台上》。

  (十二劃)稀南,本名鄭泗湖,祖籍中國福建省永春縣。青少年時期在故里渡過。一九五0年,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廈門大學歷史系和南洋研究社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年來菲,定居碧瑤。作品散見於菲華報刊。著有文集《千島隨筆》(二00三年)和《碧瑤夢影》(二00六年)。

  (十三劃)梅楠,本名柯芳楠,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上郭鄉。長居那牙市,為華裔菲人。一九八六年商報復刊後,擔任商報董事兼寫專欄“靜宜軒筆墨”。著有《靜宜軒隨筆(評論篇、抒情篇)》,《靜宜軒隨筆知音篇、悼念篇》等文集。

  (十四劃)廖振源,又名廖世敏,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其後,留校從事中國文史研究。七十年代,來菲繼承父業經商。業餘,筆耕不輟,著有《求索(1—3)》,《儒家經典選讀》和《文史略稿》。

  此外,老油條著有《笑罵江湖》,《塵緣愴茫》;汪義生著有《走出王彬街》;南山鶴著有《南山鶴詩》;陳德暖著有《歲月如歌》;高泉來著有《如果我是大僑領》;劉少宏著有《人海百態》;鄺群新著有《寄意天涯》;潘葵頓著有《達忍島逃亡紀事詩》,《頌中華魂》。

  至此,《菲華作家芳名錄》總算順利地刊載完畢,約四萬字,共記錄在案一百三十三位作家。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謝《商報》社團版的編輯先生和報社的打字、校對、排版的工友們,您們都是“幕後英雄”,沒有您們的真誠合作,《菲華作家芳名錄》只能“胎死腹中”。相對之下,鍾藝也只是做了些收集資料的工作,沒啥了不起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備受冷眼卻依然堅持創作的“傻瓜”們,是他們撐起了今日文壇耀眼的一片天。

  《芳名錄》,絕對不是一份刻板、單調的的統計表。聰明的讀者不難從中發覺出許多問題來。譬如:為什麼菲華作家九成以上出身於中正學院和僑中學院?而目前菲國的華校仍有一百多間。其次,是薪傳的問題,“青黃不接”的情形已十分嚴重,卻無人去理會,為甚麼?

  掃興的事,筆者不多說了,就此“打住”!

  (全文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