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蘇麗莎:期望與憤恨

2024年05月06日 22:4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06日 22:42

  朋友在結婚30年後離婚了,昔日的海誓山盟,以身相許,如膠如漆的感情,竟然演變成今日的反目成仇,對簿公堂,須藉由法律途徑,始能達成朋友堅決離婚的願望。朋友賢淑聰慧,為人熱心,其先生勤勞好學,事業有成,有責任心,正義感,倆人均好善樂施,個性相異不大,為何婚姻無法長久維持,而終以離婚收場呢?追根究底是因為雙方對彼此有太多的期待,當任何一方無法滿足或符合期望時,埋怨乃至憤恨隨即而來,久而久之,感情會產生裂痕,終至破裂。

  就關係的持續和深入而言,期望可當成兩人的距離遠近的指標,當人越來越親近,想要和諧生活時,就會把一個人放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因而發覺容易對彼此產生更多的期望,期望有時是親密感的流通,越親近的人,就會對彼此有越多的期望。但是,若企圖以期望來控制雙方的情感,就會造成許多限制,最終還必須做好承受痛苦的心理準備。當對方不符合期望時,不應該責備對方,或要對方感到自責及內疚,期望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並不因此表示自己必然有要求的權利,

  人當然能擁有期望,但要自己為期望負責,承認期望是出自於自己的內心,伴侶可以同意符合彼此的期望,但仍然沒有權利要求對方實現,說穿了,期待只是一種約定,並非權利。

  期望的目的是讓需求得到滿足。當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會感到憤恨不平,感到悲苦,不平等的對待。曾看過一本書說,期望是憤恨的前身,的確,憤恨的來源即是期望,沒有期望,就沒有憤恨,減少憤恨的簡單方法是降低期望,每當人發現憤恨對方時,可以單純的降低期望,期望沒有得到滿足的人會覺得被遺棄,不符合期望的人則會覺得自責,不符合期望時,兩人可以協調期望,在關係中,有一方不符合期望的事實,並不是怨恨或責備的理由,此時可以重新評估期望,也許是一方降低期望,雖然或許會拉大彼此的距離,但過高的期望所可能帶來的壓力,失望及憤恨會隨之消失,彼此的感情反而更能持久。

  總而言之,我們大家應該認清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不管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乃至夫妻之間,彼此都應該享有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給彼此寄予太多的期望及要求,如此,我們就可以活得快樂、輕安而自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