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國鵬:探秘福州閩江口——琴江滿族古村落

2024年05月09日 00:1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09日 00:11

  滿族,清時稱“滿洲”,發源於中國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漁獵民族。十七世紀,滿族迅速崛起,並建立起一個疆域遼闊的統一帝國——大清。

  但是,辛亥革命的衝擊,滿族這個族群在文化和聚落形態上,漸漸趨於衰退。據統計,在今天,滿族人口約逾千萬,其聚落主要集中分佈在東北、內蒙、河北、北京等地。

  鮮為人知的是,距滿族故地幾千里之外的東南海濱城市——福州長樂,至今仍保存著一個完整而又神秘的滿族村落——琴江滿族村。

  琴江滿族村是福州市長樂區航城街道下轄村,距福州長樂區城區4公里,閩江口15公里。據稱,閩江流經這段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

  雍正六年(1728),大清皇帝召見福州駐防副都統阿爾賽,曉諭其“宣知水務”,即籌建水師基地。

  阿爾賽從京都返回福建後,迅速勘查地形,最終選中了與馬尾隔江相望的一塊“軍事戰略要衝”。他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寫道:琴江此地“去海不遠,密邇省城,既可扼守三江,又可與閩安成犄角之勢”,因而“宜設水師”。

  當年,朝廷從“老四旗”中抽調513名官兵攜眷進駐琴江,圍地築城,為鎮守台江、馬江、烏龍江而在此地駐建“大清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這是當時全國沿海四大水師旗營之一,水師旗營佈局相似太極八卦,故又稱“旗人八卦城”。

  據說當初旗營基地築有5米高的圍牆,有東南西北4個城門,以炮山、火藥庫、鐘樓為中心,500間兵房、12條街組成一個太極八卦圖,整個營地呈“回”字形。這裡的街道交錯迂迴,外地人走進村中,很難找到出口。

  這支旗人將士據說是從“老四旗”——鑲黃、鑲白、正藍、正白,抽調官兵組成的,可以說是大清的“鐵軍”。

  嫡系“鐵軍”鎮守東南沿海,除了抵禦外辱,當然也起到防止漢人起兵造反。因為當時的“鄭氏海商集團”雖然盤踞台灣,但時刻懷揣“反清復明”的夢想,試圖“揮師北上”,收復漢地。

  琴江滿族村落原本是清代城堡式水師兵營,四周築牆,周長1000多米,分設城門4座,分左、右兩翼建12條街,左翼為東門口街、陽青街、協府口街、帥正街、太平裡、淳樸裡;右翼為北門口街、大街、泗洲街、酋裡街、承惠街、真武街。

  街道兩旁是一溜長排計有1321所官署、兵房,,最盛時官兵有129姓、4000多人。

  琴江的八旗水師扼守三江口要衝,西接福州府,東臨閩江入海口,歷史上參與了很多重大的海防軍事行動。

  乾隆五十一年(1787),台灣林爽文“獨立”叛亂,震動東南,琴江水師受命參與赴台作戰。

  嘉慶年間,海盜蔡牽聚眾騷擾東南沿海商民,旗人水師又參與剿匪,歷經數年而平定海患。

  鴉片戰爭時,這支水師也參與閩安防務,使英軍無懈可擊,轉而北上,保全了福建免受塗炭。

  琴江水師歷史上最為壯烈的一頁是中法馬江海戰,光緒十年(1884),法國遠東艦隊在司令長官孤拔率領下,突襲馬尾港口。琴江水師旗營福州將軍穆圖善親自坐鎮,全員投入戰鬥,重創法軍。

  我們知道,清朝滅亡後,貴為旗人的後裔失去特權後,融入當地社會。或許是琴江獨特的地理位置,當地滿人仍保留著滿族的社會形態,代代傳承著滿族文化,最典型的是說“旗下話”和書寫滿文。琴江村老人一口流利的“京腔”口音,令“閩腔”較重的周邊在地人汗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