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蔡志龍:中元之悟

2024年08月18日 23:3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8月18日 23:33

  中國民間流傳兩個“三節”的說法,即,春節、端午、中秋為“人間三節”,上元元宵,中元七月半(又稱鬼節),下元寒衣節為“地府三節”。當然,地府是不存在的,人們所說的地府節日,主要就是為了祭奠、緬懷先人。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中元節到了,到處都充溢著肅穆的氣氛。

  余光中曾說:“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碧落和黃泉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地方,也是人們寄托情感之所在。中元節這天,人們會以特定的儀式追思亡親、傳承孝道、感恩饋贈。

  中元之悟,悟在傳承。記得幼時,爺爺買來諸多平日並不多見的吃食,供完祖宗後,分發我們兄妹。香甜的滋味滋潤著貧瘠的童年。燒“包單”時爺爺的肅穆神情,叩頭時的虔誠,無不感染著我。晚上放河燈時,燭光明明滅滅,小船悠悠蕩蕩,駛向遠方。夥伴們拍手叫好,沿河奔跑。在孩子們好奇的眼裡,中元節儀式感滿滿,宛如秘境,誘惑著我們想去探索和追尋。

  我有點害怕卻又欲罷不能的,是聽爺爺講神神鬼鬼、玄之又玄的故事。這些故事都發生在中元節,有的就發生在我們村,大致內容都是誰行孝積德得了好報,誰不孝順父母受到了鬼神的懲戒。長大後,我知道世間根本沒有鬼神,但爺爺講的那些故事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心存敬畏。

  如今,我人到中年,再遇到中元節,有了許多新的感悟。中元節氣處在初秋,草在結籽,谷將收穫,生命輪迴。而人生也已過半,當年立下的雄心壯志言猶在耳,沒幾樣實現。細想一下,皆因內心浮躁,奢求太多,忘了生命本真,實為心中有“鬼”而忘初心所致。

  自信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找到了心中之“鬼”,便要破處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屢遭貶滴、歷盡磨難之時,詩人劉禹錫愈挫愈勇,心胸愈加開闊,寫出了一篇篇鴻文佳作,奏響了人生的最強音。人生之秋是精彩絕倫的,我們應當向劉禹錫學習,即便經歷了諸多磨難,依然志向遠大,在淡泊寧靜中不斷充實、提升自己。

  以前,總覺得中元節陰森森的,如今感覺到的卻是溫暖,這種溫暖來自對前人的感恩。感恩先祖篳路藍縷,歷臥薪嘗膽之苦,發愚公移山之力,他們的辛勤勞動給幸福生活打下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感恩長輩們的言傳身教,留下“百善孝為先”“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等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的人生之舟保駕護航;感恩天地宇宙,它們不僅饋贈我們萬物,而且啟發我們腳踏大地,仰望星空,去思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更要感恩中華民族的先賢烈士,是他們踔厲而前、向死而生,開創了新時代的復興之路……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年年中元節,歲歲是牽掛。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有人曾說:“死亡,是一場慎終追遠的教育。生命,是一首薪火相傳的儷歌。”做最好的自己,擦亮每一個日子,就是對祖先最大的尊崇,對生命最大的敬重。

  生命輪迴,生生不息。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上承先祖、下啟子孫,以惟善惟孝、心存感恩教育下一代,讓中元節的傳統文化內涵開枝散葉、綻放芳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