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王強:泉州在宋元時期閩南海上貿易與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克拉克《社會、貿易與網絡:公元3至13世紀的閩南》的啟示

2024年09月03日 23:5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9月03日 23:59

  美國宋史研究專家休•R•克拉克博士的力作《社會、貿易與網絡:公元3至13世紀的閩南》,為我們深刻揭示了泉州在古代海上貿易與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視角。該書是國際學術界研究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港社會經濟史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泉州作為南海貿易的樞紐珠

  克拉克博士憑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詳細描繪了泉州如何從唐代晚期至宋代,逐步崛起為南海貿易的主要港口。他強調,泉州港的繁榮不僅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更關鍵的是其創造性地採用了轉船貿易的獨特模式。晚唐與五代時期,泉州港已吸引眾多外來商人,逐漸在南海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進入宋代,隨著泉州市舶司的設立,泉州港的貿易規模更是實現了爆炸性增長,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

  商業化浪潮與區域經濟結構的重塑

  克拉克進一步深入剖析了商業化對泉州地區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他指出,隨著泉州港貿易的蓬勃發展,商業化浪潮席捲了泉南地區的每個角落,極大地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及商品交換的全面發展。這一進程不僅徹底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結構,還加強了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繫,構建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經濟網絡。此網絡將泉州地區的廣大民眾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共同投身於繁榮的商業貿易活動中,使得泉州成為經濟昌盛、人口密集的區域性中心。

  人口增長與資源調配的挑戰與應對

  克拉克還深入探討了人口增長對泉州地區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應對策略。他指出,自唐代晚期以來,泉州地區人口持續增長,對糧食等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然而,面對土地貧瘠、耕地有限的困境,泉州並未坐以待斃。相反,泉州商人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通過海上貿易從其他地區大量進口糧食,有效保障了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隨著商業化的不斷深入,農民們也積極調整生產結構,將更多的土地和勞動力轉向商品作物的種植和手工藝品的生產,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泉州港的興衰啟示

  然而,克拉克也毫不避諱地指出了泉州港在13世紀逐漸衰落的原因。他認為,海盜活動的猖獗、官場的腐敗以及帝國對地方經濟的過度剝削等因素共同作用,削弱了泉州港的發展基礎。隨著國外商人的撤離和貿易活動的減少,泉州地區的經濟逐漸陷入困境。這一歷史事件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泉州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脆弱性,更深刻啟示我們: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社會穩定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結語

  克拉克博士的《社會、貿易與網絡:公元3至13世紀的閩南》不僅為我們全面展現了泉州在古代海上貿易與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還深入剖析了商業化對閩南區域經濟結構形成和發展的深遠影響。同時,通過對泉州港興衰原因的分析,該書也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區域經濟發展與國家政策、社會穩定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這部著作不僅是研究宋代閩南歷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理解中國古代海上貿易與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參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