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淳:菲律賓華人社團民俗文化研究(三)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9月11日 00:06
3、菲華社會民俗文化概況
任何民間習俗都是以滿足社會文化和民眾心理需求而存在,民俗文化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結合地方文化因素而形成的民族風俗,這些民族風俗對社會、對教育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菲華社會的民俗文化有著鮮明的閩南文化特徵,菲華社會民俗文化活動的閩南文化元素主要是受閩南籍僑民的影響,在菲律賓華人華僑中,閩南籍華人占絕對多數,因而可以說閩南文化是菲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種文化的的形成都有著它的歷史軌跡,閩南人從宋朝時期就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菲律賓群島進行商貿活動,到16世紀,西班牙殖民統治菲律賓,開闢了從馬尼拉到如今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之間的航線,往返於這條航線的“馬尼拉大帆船”又被稱為“中國船”,這些中國的大帆船大部分來自於福建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隨著閩南人的遷移,閩南文化也被移殖到菲律賓。閩南人崇尚“祖根”文化,因此菲華社團最初是以血緣、地緣性宗族社團為主,閩南宗族文化被移植到菲華社團之中,形成了菲華社團民俗文化活動趨向閩南化,閩南文化在菲華社會中經過幾百年的傳播和沉澱,早已成為了菲華社會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集體歷史記憶。
民俗文化是構成菲華文化的核心要素,民俗文化對菲華社會有著不可磨滅的深刻含義,它推動菲華文化的發展,增強華人華僑民族身份的認同,強化華人華僑的民族精神。民俗文化在菲華社會中經過長時間的傳播和沉澱,融合了祖籍國與僑居國的地域文化特性,對菲華社會的人文教育有著巨大的作用。
華人華僑是溝通祖籍國與其移居國關係的重要橋樑,華人華僑歲時節日及其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動是維繫祖籍國與居住國的重要紐帶,是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傳統的集中體現,激發新生代華裔尋根問祖的熱衷,民俗文化活動有利於促進華人華僑的身份認同,保持民族特性,增進華人華僑與祖籍國的聯繫和感情。
華人社團是構成菲華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菲華社會的文化活動通常是以華人社團為載體,而歲時節日是菲華社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春節是菲華社會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民俗文化活動是連接華人社團與當地社會文化交流的紐帶,菲律賓政府2014年將中國春節定為“非工作節假日”。
“春節巡遊”的民俗文化活動由華人社團攜手舉辦,當地政府參與,這不僅將菲華各社團凝聚在一起,促進了社團之間的團結精神,還彰顯了華人社團與當地社會共融共樂的友好情誼。
為紀念中菲建交,促進兩國人民互相瞭解相互尊重,2001年菲律賓政府決定將中國元宵節確定為“中菲傳統文化節”,體現了菲律賓政府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對兩國友誼的重視。“中菲傳統文化節” 由中國駐菲律賓使館文化處、馬尼拉市政府、菲華各界聯合、菲華青年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每屆都在菲律賓國家公園黎刹公園舉辦,從2001年至2020年已舉辦十九屆了。
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每逢中秋節,菲華各社團都會組織舉行中秋“博餅”民俗文化活動,中秋節“博餅”民俗文化活動是閩南特有的民俗文化,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月餅文化隨著閩南民俗文化紮根於菲華社會,“博餅”民俗文化已成為菲華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