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胡濟衛: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底氣何來?

2025年06月19日 01:0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6月19日 01:07

  在導彈尾焰撕裂夜空的背景音下,以色列軍隊13日悍然將打擊目標指向伊朗腹地——伊斯法罕附近的核設施、哈馬丹與大不裡士的空軍基地赫然在列。這場公然踐踏伊朗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軍事冒險,其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美國撐腰是這出冒險劇的鋼骨。以軍發言人戰報中輕描淡寫提及的“絕大多數導彈被攔截”,背後正是美軍“薩德”反導系統編織的空中盾牌。當伊朗導彈還在呼嘯途中,美以軍事同盟的實質便已昭然若揭——一方提供安全傘,一方放手攻擊,這種戰略捆綁使以色列敢於在紅線邊緣反覆橫跳。

  自身軍力則為行動注入冷酷信心。以方宣稱“完全摧毀”大不裡士空軍基地,其精準打擊能力與情報穿透力令人不寒而慄。這已非單純邊境摩擦,而是直插對手戰略縱深要害的“外科手術”。當以色列能以如此精度打擊千里之外目標,其威懾半徑與行動野心早已超出地區框架。

  國際博弈的僵局更成了縱容的溫床。聯合國安理會雖召開緊急會議,中方代表傅聰也嚴正譴責以方侵犯主權行為,警告局勢升級的嚴重後果。然而大國分歧與安理會行動機制的癱瘓,使此類警告難以轉化為有效約束力。國際社會失語無形中為強權邏輯發放了通行證。

  核設施這一人類科技與和平的結晶,如今卻淪為戰場靶標。以色列此舉不僅是對伊朗的嚴重挑釁,更是對全球核不擴散體系底線的粗暴踐踏。攻擊和平核設施開此先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核災難的陰影將籠罩所有國家——任何核設施都可能被貼上“潛在威脅”的標籤,成為下一個打擊目標。

  中國常駐安理會傅聰代表在安理會疾呼“反對付諸武力和非法單邊制裁”,其言錚錚。化解當前危局,唯有回歸外交與規則框架。國際社會應超越一時一地利益,以最大緊迫感迫使以色列停止軍事冒險主義,推動伊核問題重回對話軌道。

  當爆炸聲取代了談判桌的辯論聲,人類離自我毀滅的深淵便更近一步。以色列的“底氣”實則是全人類共同安全堤壩上的裂痕——若任其蔓延,最終淹沒有的絕不只是中東的和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