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泉州城區的一座墓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6月25日 23:40
前些年,我接上小學的孫女時,都要經過鯉城區學府路。學府路旁有一座古樸典雅的墓,安息著愛國華僑陳光純先生。
陳光純先生是泉州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為泉州乃至福建的文化、教育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1853年出生於南安市梅山鎮藍園(今新藍村),幼年隨父親旅居菲律賓馬尼拉,後來繼承父業成為菲律賓著名富商。陳光純財力雄厚,他目睹殖民統治下的社會困境,對清政府腐敗深感痛恨,主張通過教育與實業實現救國。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先生遍訪華僑眾多的東南亞國家,宣傳民主革命,痛斥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主張推翻滿清統治。冀望救國救民於水火的陳光純,由衷擁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慷慨認購孫中山為籌措革命經費而發行的巨額公債,並動員僑社踴躍認購,以實際行動支持孫中山革命。他致力於興辦教育,將大量資金投入到教育救國的事業中,1911年創建泉州華僑公會,1915年就任該會第四屆總理,並在馬尼拉創辦華僑小學。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勝利的激勵,陳光純決心踐行教育救國與振興實業的主張,將在菲律賓經商的資本轉回中國,在泉州購置大片土地,先後在鯉城中山路及花巷等地建屋110多幢,獲“陳半城”稱號。他辦學校、開店舖、設工廠,矢志發展教育與實業。1917年,陳光純先生回國後,與洪明炭於1919年合辦啟明中學,1922年捐建泉州首所女子學校啟明女校,先後增辦了啟明補習班、啟明師範速成班,往後又增設啟明初中部,繼而創設啟明國文專修院。為辦好啟明女校,陳光純將在福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的三女兒陳淑美(陳甘敏)、四女兒陳淑璣安排在“啟明女校”執教,並由其長女陳慈義擔任學校的教務長,管理學校的教學工作。他還擔任西隅學堂董事長,承擔該校辦學的經費,為泉州華僑辦學樹立典範,為發展教育、科技救國而殫心竭力。1924年,陳光純先生在馬尼拉籌款期間因勞累過度逝世,後移柩於泉州。
陳光純先生故居位於鯉城區中山路345號,是泉州近代早期洋樓的典型代表,也是福建省第一批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名錄中的一級保護建築。故居建於1912年,原為陳光純家族住宅,採用中西合璧設計,主體為紅色清水磚結構,融合閩南傳統與西方建築元素。故居由兩棟斜對面的洋樓組成,中間以水井相連,東南角洋樓為三層西式建築,西北角為兩層紅磚樓。內部保留了從菲律賓進口的地磚、西式門窗等。門窗、燈飾也沿用了西式建築風格,石雕與拼裝工藝細膩,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與文化底蘊的建築。如今,這棟洋樓已被打造成泉州僑批館,是福建省首個地市級僑批專門展示館。
陳光純先生的墓由三層混凝土築成,墓碑上刻著陳光純先生的生平和事跡,讓人們可以瞭解他的一生和貢獻。第一層是台基,最後一層有一個十字架,代表他信基督教,頂上後面有歐式的羅馬柱,墓兩邊有兩類似扶手,叫金交椅,閩南傳統叫墓手,是一座中外結合的墓。墓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四周用石欄柵圍護,墓後是茂密的樹林,顯得莊重肅穆。墓地附近有泉州科技中學、泉州第一中學、一峰書院、梅峰書院,環境與陳光純先生的教育思想相融合。陳光純先生墓被列為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光純先生的墓在泉州城區能保存下來,且保護得很好,十分罕見,足見泉州市政府和人民對愛國華僑陳光純先生的崇敬之情,也表明對熱愛祖國、對家鄉作出貢獻的華僑,祖國和家鄉人民都不會忘記他。
(202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