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華人新聞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晋宁: 追寻郑和足迹 共话丝路传承

2024年07月30日 02:0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7月30日 02:01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郑和公园。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郑和公园。

  本报昆明专讯: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造访了当时亚洲和非洲东岸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盛的时代。600多年后的今天,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来自17个国家20家媒体的代表们,走进郑和故里云南晋宁,追寻郑和精神,共话丝路传承。

图为郑和纪念馆内展出的牵星板吸引海外华文媒体代表。
图为郑和纪念馆内展出的牵星板吸引海外华文媒体代表。

  郑和,原名马和,回族,1371年生于今昆明市晋宁区。后被明军虏至北京,受到朱棣赏识赐姓为“郑”,率队完成了当时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也为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昆明南去约60公里就到了位于滇池南岸的郑和故里晋宁。这里辟有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成立郑和研究会,每年举办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以多种方式传承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郑和精神。同时,这里也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出土"滇王之印"等重要文物。

  郑和公园内矗立着高8.5米的郑和全身像,对望烟波浩渺的滇池;且设有三宝楼、郑和碑林、马哈只墓等纪念设施。其中,郑和父亲马哈只墓的墓志铭,明确郑和家世出身等重要信息,是研究郑和生平的珍贵文物。

  占地7.19亩的郑和纪念馆也位于园内,通过大量实物、史料和声光场景,充分展示晋宁从远古恐龙时代到滇国灿烂的青铜文化,再现郑和波澜壮阔的远航壮举。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郑和雕像前驻足。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郑和雕像前驻足。

  纪念馆展示的郑和率队七下西洋的历程尤为引人注目。从1405年的初次开洋,到1433年最后返国,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远涉印度洋,跨过波斯湾,穿越红海,最远曾抵达赤道以南的东非沿岸各国。海域之辽远,航程之漫长,船队之壮观,在那个时代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壮举。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郑和纪念馆内查看航海图。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郑和纪念馆内查看航海图。

  更引人注目的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坚持“共享太平之福”“敦睦邦交”“强不凌弱”的原则,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技术,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受到了拥戴。

图为郑和下西洋简表吸引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观看。
图为郑和下西洋简表吸引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观看。

  参访现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热议:郑和到访过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仍保有“三宝山”“三宝庙”“三宝井”等众多纪念郑和的文化遗迹。当地人至今仍亲切地唤郑和为“三宝公”。

  秘鲁《秘华商报》总编辑谢允亭表示,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一个“和”字。“这种精神应发扬光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