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淳:文星隕落,遺澤長存 ——深切緬懷「亞細安華文文藝營」創始人駱明先生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22日 23:06
當東南亞的季風掠過華文文學的原野,當東南亞無數華文作家的筆尖在紙頁上沙沙作響,有一個名字始終鐫刻在東南亞華文文學發展的里程碑上——駱明先生。駱明先生是“亞細安華文文藝營”的締造者,自2012年起,他傾盡全力,每兩年舉辦一屆“亞細安華文文藝營”研討會,為東南亞地區的華文文學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創作的平台。在他的帶領下,亞細安華文文藝營成為了培育華文創作新秀的搖籃,眾多華文文學人才在這裡嶄露頭角,他們的作品不僅豐富了當地的華文文學寶庫,更在國際文壇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駱明先生的這一創舉,不僅彰顯了他對東南亞華文文學未來的深刻洞察,更是體現了他對東南亞華文文學傳承與發展的無私奉獻。
駱明先生以畢生心血澆灌東南亞華文文學之花,用文字搭建起亞細安華文文藝營的溝通橋樑,為亞細安華文文學的繁榮立下不朽功勳。四月十八日,我們痛失了這位傑出的東南亞華文文學的引路人——“亞細安華文文藝營”創始人駱明先生。他的離去,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隕落,讓我們在悲痛之餘,也深感責任的重大,因為我們必須繼續他未盡的事業,傳承他的精神。駱明先生雖已駕鶴西去,但他所開創的文學事業與崇高精神,將永遠在歷史的星河中閃耀。
駱明先生的離世,讓文學界痛失巨擘,但他留下的精神遺產早已融入亞細安文學的血脈,激勵著無數後來者繼續前行。他對文學的執著追求,教會我們無論遇到多少困難與挫折,都要堅守內心的熱愛;他的開拓創新精神,鼓舞著我們在華文文學創作與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勇於突破;他的無私奉獻的品質,提醒我們要肩負起傳承與弘揚華文文學的社會責任。
筆者是在2012年到廈門參加“第九屆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上,與駱明先生相識,讓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時在與駱明先生談論東南亞華文作家的現狀時,駱明先生說:東南亞華文作家是“內部無人同情,外部無人關心,致使東南亞的華文文學作家很無助”,他說出了東南亞華文作家的心聲。2016年,筆者收到駱明先生從新加波寄來他的新作《記憶且留住》,這本書是他出版的第28本書,也是他辭卸新加坡文藝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職銜後的第一部作品。
駱明先生原名葉昆燦,1935年出生於廈門,長在新加坡。他一生投身教育和推動東南亞華文文學發展而不懈努力;他一片丹心,弘揚華文文學四十載,共出版了39部書。就如他在《記憶且留住》的後記上所言:“退隱了,休息了,就不知不覺地想到了以前的種種,想到了以前的人和事,想到了以前的好多經歷。那些是我們過去歲月中留下的痕跡,那是我們那段刻骨銘心、忘之不了的日本鬼子的統治時代,那是原是一段美好學習日子的場所,還有那些與我們共同奮鬥、同甘共苦、為東南亞華文文學努力的一群,還有那些我們經歷、見證、留下足跡的一些地方。這一些都是歷史,都是記憶,都是長在心頭的東西。”
如今,亞細安華文文學在駱明先生奠定的基礎上,持續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湧現,東南亞華文文學交流活動日益頻繁,亞細安華文文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這一切成就的背後,都離不開駱明先生的奠基之功。他所開創的事業,正由一代又一代的文學愛好者接力傳承。
我們緬懷駱明先生,不僅是為了表達對他的敬意與哀思,更是為了從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以駱明先生為榜樣,繼續投身於亞細安華文文學的發展事業,努力挖掘更多優秀的華文文學作品,培養更多傑出的文學人才,進一步加強東南亞華文文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亞細安華文文學走向更高的輝煌。
駱明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的視線,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每一位熱愛文學的人心中。他用一生譜寫的華文文學傳奇,將永遠被銘記;他所點燃的華文文學火炬,將永遠照亮亞細安華文文學前行的道路。站在新時代亞細安華文文藝營的門檻回望,駱明先生的一生,是用文字弘揚中華文明、以信念凝聚東南亞華文文學力量的傳奇。他曾說:文學是沒有國界的護照,能讓心靈抵達最遠的遠方。這份信念,如同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著東南亞華文文學的未來航程。當我們翻開亞細安華文文藝營的文集時,每一個篇章都在訴說:駱明先生從未離去,他的精神早已化作滋養東南亞華文文學沃土的春雨,在時光的長河中永恆流淌。讓我們永遠銘記駱明先生的貢獻,在他精神的感召下,共同書寫亞細安華文文學更加燦爛的明天。
斯人已逝,但駱明先生的精神將永存。讓我們以他為榜樣,繼續在華文文學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努力前行,讓文學的光芒照亮我們的心靈,讓文化的力量跨越國界,連接每一個熱愛文學的靈魂。在此,深切緬懷駱明先生,願他在天堂安息,他的作品與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他的亞細安華文文學理想將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