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挑事南海、染指台海,小馬科斯為何越來越過火?

2025年05月05日 22:2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5月05日 22:20

  丁鐸(中國南海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所所長)

  近期,菲律濱在南海問題、台灣問題以及與部分域外國家軍事安全合作上展現出複雜而令人擔憂的政策動向。

  這些動向既反映了小馬科斯政府在當前國際和地區局勢下的心理焦慮,也暴露了其試圖迎合域外勢力在敏感問題上挑釁刺激中國的戰略誤判。同時,這也是菲律濱國內一些政客妄圖通過打所謂的“中國牌”來拉抬中期選舉的選情,為自身牟取政治私利。

  菲律濱在鐵線礁挑釁必遭反制

  鐵線礁位於南沙群島北部,靠近南沙群島中業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也是無人島礁。4月27日,菲律濱有關人員非法登臨鐵線礁,中國海警執法人員依法登臨查證處置,並實施主權管轄權。

  中國海警依法開展維權執法活動,旨在堅定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反制菲律濱方面非法登礁等侵權挑釁活動,同時也是堅定維護《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下稱《宣言》)的嚴肅性,確保有關方不在現無人居住的鐵線礁上採取居住的行動。

  然而,菲律濱在國際輿論場上圍繞鐵線礁事態不斷散佈虛假信息,部分媒體隨之炒作,聲稱中國“奪取”鐵線礁,試圖渲染“脅迫”敘事。鐵線礁本就是中國領土,中方舉措絕非外媒宣稱的“佔領”,而是“行使和宣示主權”。

  外媒使用“佔領”一詞具有明顯的欺騙性和誤導性。在國際法上,“佔領”的對象多是他國領土或無主地,“佔領”本身一般伴隨著軍事活動或武力使用。作為南沙群島組成部分的鐵線礁是中國領土,中國對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在歷史上久已確立;中國不需要“佔領”鐵線礁,恰恰相反,中國需要防止其他國家非法佔領鐵線礁。

  中方人員在鐵線礁上的活動是行使、維護和宣示領土主權的國家行為,和軍事佔領無關,在法律定性上屬於執法行為。在維權執法行動中,中國海警執法員登上鐵線礁進行巡查,並對菲律濱非法活動的相關情況進行視頻取證。此外,海警執法員還在鐵線礁展示五星紅旗宣示主權,並清理鐵線礁上殘留的塑料瓶、木棍和其他碎片垃圾。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菲律濱外交部長馬納洛4月24日表示,東盟與中國“在政治上致力於”在2026年前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但各方在準則適用範圍、性質及與《宣言》的關係等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菲律濱一方面宣稱希望加快磋商進度,另一方面卻頻繁挑釁、升級緊張局勢。

  近年來,菲律濱一直試圖非法佔領鐵線礁,但在中國有效反制下未能得逞。菲方的相關舉動不僅威脅中國領土主權,也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有關規定。《宣言》第五條明確規定: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他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它們的分歧。過去20多年間南海保持總體和平穩定,與其他當事國沒有公然新占島礁、爭端擴大苗頭被有效遏制密不可分,而作為《宣言》核心條款的第五條在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當前,鐵線礁事態只是菲律濱在南海挑釁鬧事的一個縮影。菲律濱在海上不會佔得任何實際便宜,反而會推動中國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維權執法措施。根據需要,中國可能增加海警巡邏、登臨頻率,必要時可以依法對菲方非法登島人員採取驅離、管制或其他強力舉措。

  菲律濱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必自焚

  4月15日,菲律濱總統府文官長盧卡斯·貝薩明代表小馬科斯簽署新的備忘錄,放寬該國與台當局官員的互動限制。1992年,菲政府發佈第148號備忘錄,其中規定菲政府官員赴台旅行限制及與台當局代表接觸的準則。該備忘錄要求訪台的菲律濱官員須向菲外交部提交其旅行報告,並規定未經外交部批准和總統辦公室授權,不得與任何台當局組織或機構簽訂任何協議。

  然而,根據最新的備忘錄,上述旅行限制範圍將縮小至菲律濱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4個職位。其他計劃訪台從事經濟、貿易和投資事務的菲政府官員不再需要事先向菲外交部申請。

  更令人擔憂的是,菲律濱武裝力量高級別官員先是妄言“台海有事菲律濱無法置身其外”,後是透露“菲軍方正與台當局商談合作,甚至接近聯合演練”。眾所周知,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也是中菲關係的政治基礎,菲律濱同中國台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都將遭到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菲律濱在中菲關係敏感之際採取此舉,妄圖展示對華強硬姿態,中國更不可能容忍這種挑釁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小馬科斯上台後,菲律濱新增的四個美國部隊訪問站點有明顯地面對台灣海峽的戰術意圖,美菲“肩並肩”軍演的演習地點也逐步向台海方向前移,美菲聯合介入台海的指向性越來越明顯。

  今年的“肩並肩”軍演不僅在菲律濱北部的呂宋島如期開展,還延伸至離台灣更近的巴丹群島。該群島中最北端的雅米島,距台灣本島僅142公里,距台灣的外島蘭嶼更近,不到100公里,甚至比到呂宋島的距離還要短。

  為此,在本次軍演中,美軍還從呂宋島北部通過空運將多個反艦導彈發射器部署到巴丹群島的幾個島嶼上。菲律濱在軍事上的冒進舉措牽涉台灣海峽,甚至可以認為菲律濱為了得到美國對自己在南海問題上更多的支持,不惜在台灣問題上挑釁中國的紅線,以此配合美國。這是小馬科斯政府異常危險的舉動。

  在台灣問題上,以往菲政府相對謹言慎行,但小馬科斯上任後,幾次三番出現消極表態和負面舉動,這種蠢蠢欲動的背後可以看出美菲之間互有利益置換。

  台灣海峽與南海在地理上相鄰,菲律濱認為菲台軍事互動可能為其提供短期戰略籌碼,但長遠看,其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必將付出巨大代價。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國有關方面的表態足以說明,菲律濱在台灣問題上挑釁、刺激中國,中國所採取的懲罰措施必定不會手軟。

  菲律濱拉攏域外勢力,威脅地區和平穩定

  從菲美合作來看,菲律濱和美國日前開啟的2025年“肩並肩”年度軍事演習,被外媒視為在中菲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為“保衛菲律濱進行的預演”。

  “肩並肩”聯演是美菲之間諸多聯合演習中的“重頭戲”,但最近幾年呈現出規模逐年擴大的趨勢。

  縱觀二戰後美菲同盟關係發展的歷史過程,不管是美國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誰擔任美國總統,總體上對美菲同盟關係都很重視,且不斷強化這一關係。

  冷戰結束後,雖然雙方對美國在菲律濱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司法管轄權、交納費用等問題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博弈,但這些都是美菲同盟框架中的小問題,不會影響美菲同盟的大方向。

  美國對菲律濱在軍事安全領域強化合作與捆綁,其目標一方面是鞏固美菲同盟關係、對中國進行牽制,另一方面也是要約束菲律濱的政治外交走向,避免菲律濱的外交決策脫離美國或與美國的戰略需求出現較大偏差。

  菲律濱作為東盟國家中唯一一個和美國、日本有著如此之深的戰略關係的國家,東盟其他成員國對美菲軍事同盟關係不斷強化、並削弱東盟中心地位的關切越來越強。

  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始終強調其自身的中心地位和團結一致。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體量較大的東盟成員國都在強調獨立自主,菲律濱卻與美國在軍事安全戰略上深度綁定,甚至常態化部署戰略性、進攻性武器,而菲律濱事實上並沒有這種需求。這一行為的結果便是馬尼拉將自己綁到美國戰車上,替美國火中取栗。

  美國要求菲律濱要在台灣問題上給予配合,菲律濱則希望美國明確南海適用於美菲同盟防禦條約,要給菲律濱的海上挑釁提供指導和安全保障。在此過程中,菲律濱政府不惜出賣國家自主性,換來的只是一紙虛無縹緲的安全承諾。

  從菲日合作來看,日本首相石破茂和菲律濱總統小馬科斯在馬尼拉舉行會談時確認,兩國政府將啟動情報共享協議的討論,還同意就簽署物品勞務相互提供協定進行談判,以簡化共享防務物資的過程,推動舉行聯合演習。

  這不僅是日本在亞洲的首份此類協定,也標誌著菲律濱在安全領域向域外力量進一步開放。顯然,日本以此尋求向菲律濱出口更多的防衛裝備,並且在情報、通信和聯合軍演等方面加強合作,試圖借菲律濱之手提升對南海和台灣海峽的監視能力。

  由於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日本的軍事安全動向一直備受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近年來,日本大幅調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衛預算,不斷放寬武器出口限制,謀求突破性軍力發展。菲律濱和日本舉行了外交和防衛部長“2+2會談”,簽署了便於自衛隊和菲軍相互往來的《互惠准入協定》,兩國關係已帶有“准同盟”色彩,雙方都有意通過搭建安全防務合作框架來加快這一趨勢。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明確表示,加強與位於戰略要衝的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是日本外交的優先事項之一。

  與之呼應的是,今年日本首次參與美菲“肩並肩”演習,與美菲部隊聯合進行海上攔截和反潛訓練。日本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太”,與美國立場保持一致,可能將菲律濱推向對抗中國的前沿陣地。

  一方面,日本近年來積極推進“印太戰略”,尋求在東南亞擴大影響力,而菲律濱因其地理位置和對華矛盾成為其理想夥伴。雙方在南海的“共同關切”為合作提供了契機,也使菲律濱更深地嵌入美日同盟體系。

  另一方面,小馬科斯稱日本支持其“以實力與誠信實現和平”,但這種“實力”更多依賴外部輸入,而非菲律濱自身能力。菲日合作的深化在提升菲律濱軍事能力的同時,也極大增加其捲入大國博弈的風險。

  綜觀菲美、菲日關係動向,小馬科斯政府通過拉攏域外力量構建安保網絡的意圖清晰可見,這種策略源於對中國壓力的焦慮,反映其尋求國際支持以增強挑釁底氣的算計。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霸權的衝擊,本地區國家迫切希望加強團結協作,共護地區穩定,攜手應對挑戰。菲律濱在海上不時挑釁鬧事,夥同域外國家大搞軍事演習和所謂“聯合巡邏”,引入和部署戰略戰術武器,破壞地區戰略穩定,毀壞本地區經濟增長前景,公然站在地區國家的對立面,必定遭到地區國家的強烈反感和反對。(原載觀察者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