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林鼎安:評菲中作家「小輯」

2025年05月12日 23:3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5月12日 23:34

  紐約商務出版社在《孝道》第五卷特地推出《中菲作家作品選》,內有四位中菲作家的“小輯”,即菲律濱蔡友銘、陳藝穎和泉州的廖伏樹、彭耕耘。四位作家拿出自已較滿意的一組作品呈現給讀者。四位作家雖然視覺不同,題材不同,有隨筆有散文有雜文有評論,但都屬“大散文”範疇。篇幅不長,精煉明瞭,接地氣又不失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為讀者所喜歡。陳藝穎呼喚《歸來吧,“人之初”》,彭耕耘褒揚《家風引客來》;蔡友銘的《馬尼拉華人區街品趣談》《功不可沒的“岷倫洛中央銀行”等,有讀者稱是“為菲華人補了歷史課”;廖伏樹的一輯令許多讀者讚嘆作者古文功底的深厚。他的文學評論《真,文學的強大生命力》還被大型雜誌《世界華人文學》所轉載。

  由菲律濱孝道學會及其泉州分會主編的《孝道》(原名《道德美文選》)已出版29期,主發中菲,分發各國華人界。幾乎每一期都有《中菲作家作品選》,意在推介中、菲作家。美國諾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共同主席冰凌先生說得好,不是中國沒有享譽世界的優秀文學作品,而是缺乏推介!

  聯想到菲華,優秀作品多多,而較缺的也正是推介,僅是偶爾能見到寥若晨星的幾篇文學評論而已。看菲華文壇,也有數個“協會”,就是不見有一家“評論協會”,不像大陸那樣,省、市直至全國,都有一家“文學評論家協會亅,更不必說有如大陸的那種《文學評論》的雜誌了。借報刊不時地推介作品,不僅能推介新老作家,肯定作者,推動創作,更重要的是繁榮文學創作。                 

  沒有蔡友銘的《今日華社開倒車?》,我們哪能知道早在1961年,就有人在《論現階段的菲律濱華僑》?彭耕耘的小輯,讓我們看到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同樣能寫好文學作品。有位菲華作家慨嘆道:“可惜長篇小說是菲華文壇的弱項,而諾獎評的是小說!”其實不然,泰戈爾是以散文詩獲諾獎的,還有以詩歌、隨筆等獲獎的。

  《商報大眾論壇》是一個很好的輿論園地,採用自由來稿,據說稿件很豐富。顧名思義“論壇”,但願能有更多的菲華作者、作家,多寫一些文學評論,大力推介菲華作家!也盼望有識之士,能牽頭組織一家“菲華文藝評論家協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