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域勤:多種視覺的切入和融合 ——讀馬忠評論集《有情批評》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5月23日 00:59
馬忠算是個多面手,詩、文、評,樣樣拿得起。尤其是他的評論,信手拈來,寫得行文如流水,點評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具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修正、解剖、妙手回春的作用。讀馬忠的評論集《有情批評》,讓你頓感一股暖流撞擊你的心田,讓你如沐浴春風。多角度品讀每篇評論,讓你耳目一新,回味無窮。馬忠的評論集《有情批評》具有如下幾方面的藝術特色。
其一,多種題材的融合,體現了評論家敏躍的視角功能和多才多藝的手筆。一個成熟、成功、高水準的文藝評論家,必須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如同一位手術大師,懂得解剖和融合,懂得多種題材的切入和藝術的敘寫、評價。馬忠老師在文藝評論方面可以說多才多藝,獨樹一幟,對小說、散文、詩歌、理論、報告文學等評論都能融會貫通,寫起來行文如流水,一氣呵成。評論切入的角度新穎獨到,能引發人們思考、從中得到啟發和學會運用。如在《東南亞華文文學的創新研究》中,作者從“充實、填補了落弱研究領域”入手,指出了三位女作家小說研究的範圍、視覺形象的異同點以及研究的方向、藝術價值;強調了創作的切入點和主題的審美力度、流派形成的原因;強調了學術的創新性和研究價值,突破了文學的地域研究和文化認同感;強調了學術創新的觀點在於新意和前所未有。作者論述的角度新穎而獨到,指出評論的針對性必須與緊扣文本的敘述相結合,從細節中挖掘內涵。可見作者對文本瞭然於胸,評論一針見血。在《重溫童年的美好時光》中,作者從童年切入,回憶、強調盛慧的散文集是對現實的洞察和深層意義的挖掘。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從散文集的整體佈局、語言文字的運用、表情答意入手,突出了盛慧散文集的深度、廣度、厚度,強調了現實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抒情的對象和精神寄託,更是鄉土文學的心聲,體現了多種情感的融合,這也是馬老師敘寫評論的高明之處。
其二,以小見大,突出評論的真正功能,是帶動讀者學習、品讀原文。評論如同一把手術刀,講究切入角度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有情批評》更注重評論的恰到好處。“有情”注重的是以情感人,善於挖掘原著的精髓所在,而“批評”則更注重評論的真實性、針對性,指出原著的優點和缺點,評論的角度更深入、更到位。馬忠老師的《有情批評》,所選的評論短小精悍,以小見大地突出了評論的真正功能:在於幫助閱讀者閱讀原著,懂得原著的思想內涵、表現手法和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方向,真正體現了評論者的高超的藝術水準、膽識,評論的高度、深度、厚度。一個成熟、睿智的評論家更注意文學評論的人民性、藝術性,具有導遊閱讀的功能和作用。馬老師在評論的天空裏,自由翱翔,涉及面特廣,但語言的表達短小精煉,沒有多餘的做作,讓你讀後得到啟發,收穫的是評論的方法,表達的藝術和語言的神奇,也真正體現了評論者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如在《兒童文學理論的新建構》中,全文僅1768個位元組,可以說是超短式的評論,但評論的內容卻豐富多彩,表達的準確性是不容置疑的。作者從“兒童文學是高度的學科”入手,指出兒童文學是有特殊難度的學問,指出兒童文學概論是兒童文學世界觀思考者的“言說”,是學術激情與學術個性並重。論述了兒童文學的歷史淵源、發展軌跡、表達方式、藝術特色、語言特點等,既理順了原著的思想內涵,又體現了評論者刀耕劍指的高度。“既為兒童文學專業提供了思考和討論的平臺,又是初入兒童文學殿堂的讀者進入這個聖殿的鑰匙”,更是指出了《兒童文學概論》的精髓所在。在《情感與命運交織的彝族風俗史》中,作者僅用1730個位元組,就把《大瓦山》的經歷、變化、風情等刻畫得惟妙惟肖,指出《大瓦山》在當今的彝族文學創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指出《大瓦山》緊扣“命運”採用了“兩性情感、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和心靈史”的綜合運用,突出了故事情節的多變、事件的滄桑、人物的藝術性。藝術真實地指出《大瓦山》既幽默、滑稽,又新穎出奇、形態活現、可讀性強,具有生命力方言小說這一藝術特色。這正是評論者棋高一著,評論準確、語言表達精煉的藝術寫照,也是讀《有情批評》讓你心如鹿撞,熱血沸騰的藝術所在。
其三,獨特的語言藝術是評論集《有情批評》的閃光點和魅力所在。語言藝術是一個評論家的品牌,體現了評論家的文化素養、文學功底和表達的嚴密性、邏輯性、針對性。《有情批評》體現了評論的通俗性、層次性、論述的嚴密性。作者在評論中用了不少的理論術語,但作者把它化為通俗易懂、可視性的文字,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一目瞭然。如在華海的《一聲鳥鳴》中,“這是一部具有詩性氣質的生態隨筆集,這種審美特質的形成,一是客體,即自然生態本身具有的天然、純淨、豐富、絢麗的等詩性內核,它們滋潤和陶冶了人的心靈和性情,激起創作的衝動和熱情,並從中捕捉和體現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進而昇華為冷靜的思考。二是中華文化普通的詩性特徵。”就把《一聲鳥鳴》的深層意義突現了出來,突出了生態自然的神奇與美麗。而“生命共同體、中和之美”更體現了“綠色審美”的意識。可見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嚴密性是獨具特色的。細品馬忠的語言文字,你就會發現每個詞都像一顆珍珠,每句話都是像拉家常,但在你讀後突感他的深層意義,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你不得不一氣呵成的讀完他的評論集。在《花飄逸一段詩的夢》中,作者一開始就用一句,“每一位詩人都在用心營造一個世界,曾新友作品呈現給我們的是多彩的世界”,就緊緊扣住讀者的心,再用“這部詩集詩人採用了成人和兒童雙重視角抒寫,並以人文性將它們統一起來,從而彰顯出濃厚的人文關懷”一句,就引發了讀者讀下去的興趣。然後用一句“兒童視角、注意詩的意境的營造”,就把詩集的藝術特色勾勒出來,讓讀者深入理解如何做到“兒童視角與意境的完美結合”,最後指出“將成人視角與兒童交集在一起,共同營造富有詩意的意象與意境,無疑是一種選擇”,就把詩集的主旨凸顯出來。這正是馬老師評論的高明之處。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韻味無窮。
讀馬忠老師的評論集《有情批評》,讓你懂得寫評論可以多角度切入、融合,評論的語言可以豐富多彩,但力求準確、嚴密,層層緊扣,讓人讀後,記憶猶新,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