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绒“出海”记:阿拉善如何把一缕绒毛做成国际生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6月27日 09:48
【解说】清晨,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牧民们正忙着为骆驼脱去“冬衣”。每年5月至6月,这片戈壁滩上都会迎来采绒季——129家合作社的牧民们娴熟地抓驼、梳绒、分拣,将骆驼身上厚实的绒毛小心收集。随后这些带着大漠温度的驼毛,即将开启一段跨国之旅。
牧民李林善正在整理刚采收的驼绒。在他身后,合作社的院子里已堆满了蓬松的驼毛,等待企业的收购车队到来。
【同期】牧民 李林善
一个骆驼一年能够收3.5公斤毛,每公斤是65块钱,一个骆驼每年绒毛收入近200块钱,分类好以后公司就会统一来收购。
【解说】据了解,当地利用"农牧民+合作社+企业"的模式,让2000多户牧民与加工企业建立合作,6000多名从业者端稳“致富碗”。
【同期】驼中王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何睿
每年有10支收购队伍,在(阿拉善盟)开展驼绒收购工作,每年的收购量能达到300吨以上,占全(阿拉善)盟的总量的65%至70%。这些年,驼绒的价格也是稳中有升,惠及农牧民达2000余户。
【解说】走进现代化的加工车间,经过分梳、纺纱、织造等多道工序,蓬松的驼绒变成了精美的高级纺织品。在今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柔软的驼绒被、精致的驼绒毯、时尚的针织衫,引得印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采购商驻足称赞。
展会现场,意向订单金额超20万元人民币,让阿拉善驼绒“初露锋芒”。
【同期】阿拉善展商 高洁
在第137届广交会中,接洽了十余位客商,俄罗斯、沙特、土耳其、加拿大和智利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
【同期】阿拉善左旗莱芙尔绒毛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 杨红梅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的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来自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订单比较多,前4个月(出口额)约20万美元。
【解说】从大漠驼群身上的一缕绒毛,到国际市场备受追捧的高端纺织品;从牧民手中的传统劳作,到现代化的产业传奇。如今,阿拉善盟驼绒产业已构建起完整、成熟的全产业链条。阿拉善盟6家加工企业年产能达11万件,16.8万峰双峰驼存栏量稳居全国前列。从驼绒采集的精心把控,到精细加工的严格标准,再到远销海外的全球布局,阿拉善驼绒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节节攀升。
【同期】阿拉善左旗工信局副局长 柴国梁
下一步将扎实开展助企行动,以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类线上线下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新社陈峰 程一哲 伟力思 阿拉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