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盟媒体走进湖南怀化五溪非遗园 体验科技赋能非遗新场景

2025年05月10日 22:0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5月10日 22:02

/

本报湖南怀化专电:钻进巨型“中方斗笠”里,解密一项民间手艺何以飘洋过海备受青睐;步入流光溢彩的LED侗寨中,感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智慧;穿梭苗族银饰“丛林”,探索“蝴蝶妈妈”如何把生活锻造为艺术……

  5月10日,来自菲律宾、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7个东盟国家的10余家主流媒体,实地走访湖南怀化五溪非遗园,在科技与文化的交织中,实地感受非遗魅力。

  五溪非遗园位于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武陵山现代商贸物流城,功能布局涵盖5500平方米的数字化体验区、2500平方米的研学工坊及18000平方米的户外非遗广场,是一处依托怀化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借助数字技术与科技装置打造的非遗文旅新场景。

  其中,数字化体验区以“非遗+科技”为核心,通过AR、全息投影、裸眼3D等数字技术,打造了42个沉浸式互动展项;并突破传统展陈模式,通过动态捕捉、数字空间建模等技术,构建了“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交互空间。研学工坊则面向青少年及亲子家庭,开设手作体验与技艺培训;非遗广场通过节庆活动、市集展会等,展现怀化民族风情。

  走进园区,媒体记者被丰富多样的非遗展品所吸引,仔细聆听讲解员对每一项非遗技艺的介绍,并通过“电子织布机”亲手编织流光侗锦、用“电子泥巴”捏制土陶罐等互动项目,沉浸式感受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的魅力。

  “赛博龙舟”竞技可谓是五溪非遗园的“镇园之宝”,这是中国唯一的以龙舟为主题的大型体感体验空间。体验所用龙舟为怀化特色的燕尾龙舟,具有“鳄鱼头”“蟒蛇身”“飞燕尾”的特点。燕尾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对象为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竞技时,船头会由2到3名身强力壮的大汉组成“活龙头”,与其他龙头相互推搡和缠斗,力求将对方推到水里,这叫“掐龙舟”,也是燕尾龙舟文化的核心。

  非遗园内还有弓弩竞技、非遗手作等装置,以科技手段赋予了古老技艺全新活力,让人们跨越时空与非遗深度对话。

  作为“非遗+文旅”示范窗口,五溪非遗园通过文、娱、游、购等多元形式,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其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非遗的当代价值,更成为怀化“非遗点亮城市”的重要实践地,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