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溫故知新(6)

2022年04月12日 22:2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4月12日 22:23

  吳文煥編著《華社正道是滄桑——漫步菲華百年史》,他在《諸論》文中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華僑社會存在紅帽子亂飛的白色恐怖,是現在的人難以想象的。我們在前面引述的于長庚先生的兩篇文章所說的事例,可作為大家窺當時反共白色恐怖全豹的兩斑。而1952年發生的禁僑案,被捕的華僑計347人,先是有195人被無罪開釋,152人被控,其中34人無罪開釋,最后除13人繼續被拘直至遣配臺灣外,其餘都獲保釋。也就是說,除13人外,其餘334人都是被冤枉的,平白遭受冤獄之苦和舉家生活安寧的破壞。這更是反共白色恐怖在僑社造成恐懼之極端事件。這事件和受累蒙難的華僑,以及1947年至1953那三千逾期遊客問題,還有以1954年零售商菲化案為代表的系列菲化案,是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長期困擾僑社,為僑社關切和議論的三大問題。

  什麼是“禁僑案”?1952年年底菲律賓政府以共產黨嫌疑的罪名在馬尼拉和其他大城市拘捕309名華僑的案件。其時基仁諾政府根據錯誤情報而下令各地軍部進行這次大逮捕,被捕者均送往馬尼拉近郊墨菲軍營監禁。被捕者多為商人,其中不少為中國國民黨黨員。中華商會、華僑福利促進會、反共抗俄後援會、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等組成各僑團援助無辜禁僑特别小组,聘請幾位律師辦理全案事項。經過多次審訊,多人陸續釋放,另有三人病死獄中,其中14十三人則於1955年12月28日被判遣配出境至台灣,但尚有九十九人保釋在外,等待審判,並必須依法經常向遣配委員會報到。經一百多次審訊,未獲證據,但因受政治問題牽制,長期不能作出任何判决。此案前後由基仁諾、麥獅獅、加細牙三位總統處理,時間長達九年之久。1961年加西亞競選總統失敗,於去任前五天(1961年12月26日)簽發訓令通知遣配委員會,宣判該九十九名禁僑全部無罪開釋。

  吳文煥提到的“我們在前面引書于長庚先生的兩篇文章所說的事例,可作為大家窺當時反共白色恐怖全豹的兩斑”:在1956年9月23日《華僑周刊》是“切實取諦誣陷”一文中,于長庚先生也說到:“近月來,山頂州府各地,包括納卯、北怡羅戈佬渥社、蜂牙絲蘭省拉牛阪社前後受到菲政府當局探員進行所謂華僑共產嫌疑活動的調查;而描東岸、宿務等地方華僑也因當局接獲密告,曾受調查的威脅,使動蘯不安的華僑社會更感不安,僑心惶惶,誠恐一九五二年的三百名華僑禁僑的冤案再度重演。”

  致於另一個事例,就是所謂“割面事件”。于長庚先生1965年9月5日在《華僑周刊》的“我們的疑慮”一文寫道:“當前震撼全菲的割面事件,原本任何人也不會想像它與華僑任何關聯,但是前日自甲美地傳來消息,卻報告一名華僑被捕,並‘招供’是共產黨人與割面首腦之一。”“這華僑已被認明是施性乾,是一個空瓶販,當天以‘證據不足’得到市檢察官開釋。施氏說是遭毒打迫供,傷勢沉重,已到菲總醫院就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