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小梅:摸「米龜」隨感

2022年04月21日 22:4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4月21日 22:42

  今年春節期間,泉州天后宮的“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已是第15屆了,而我,雖居於城區,離天后宮不遠,卻因種種原因而每每錯過,這些天心裡想著,突然有所不甘,於是,來個說走就走,一睹為快!

  大殿裡,媽祖神像的供桌前,只見搭著一個平台,上面繃著紅毯,平台上堆疊著一袋袋平安米,每袋重2.5公斤,平安米壘成一隻龜形,米袋之間以透明膠黏著予以固定形狀,外帶一條霓虹燈線勾勒出龜的輪廓,龜的頭部用紅綢布包裹著,以燈光裝飾出龜的眼睛,龜背的兩側則貼上“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龜頭的揚聲器裡循環地播放著一個娃娃的童謠:“摸龜頭蓋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幹,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來這裡的市民和遊客,繞著米龜,用手虔誠地摸著米龜,企盼沾點喜氣,圖個大吉大利。

  天后宮的摸龜祝福是泉州的傳統,由泉州和澎湖兩地的天后宮聯合舉辦,活動結束後,部分平安米將由公益組織和慈善機構贈送給困難家庭。

  摸完米龜後,我跨出殿門,只見大殿的前簷下,大殿對面天后宮大門入口處的戲台及兩邊闕樓的屋簷下,都掛滿了秀氣的燈籠,蒼翠的大樹上,則錯落有致地掛滿了五個一串的紅燈籠,市民和遊客穿梭其間,喜氣洋洋,熱鬧非凡。一位本地導遊,擎著小旗,頭上繞著一個擴音器,正帶著一群遊客邊走邊講解著,遊客們認真地聽著,不時地發出讚歎聲。

  據說: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可見,泉州的歷史有多燦爛!就一個天后宮,所蘊含的歷史就足以讓我們細細品味。

  泉州的天后宮,供奉著媽祖,媽祖,姓林名默,是北宋清源軍(後改名為泉州)莆田縣湄洲嶼人,據傳於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羽化升天”,她有驅邪治病和泅水航海的本領,被尊為航海保護神,歷代統治者不斷賜封號,共計36次,上升到天上聖母,確立了至高無上的海神地位。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宋徽宗欽賜“順濟”,因而,廟就稱為順濟廟。元朝時,媽祖成為第三代海神,元世祖忽必烈冊封媽祖為天妃,於是,廟改稱天妃宮,清朝時,施琅攻台之後,以為有海神相助,奏請朝廷敕封媽祖為天后,至此,天妃宮就改為天后宮了。它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建築規格最高。

  天后宮大殿門前的一對青龍石柱,據說是由兩個師徒雕刻的,師傅用心傳授,思想開明,徒弟認真學習,勤勤懇懇,結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師徒皆大歡喜。天后宮後殿門前的兩根石柱,則是屬於印度教的風格。這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通商極盛的一種體現。1988年,泉州天后宮由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中國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走出天后宮,我站在德濟門廣場前,靜靜地望著天后宮,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耳畔又響起了導遊的解說聲,她在向世人傳播著泉州的文化,童聲的摸米龜童謠,不禁讓我會心地一笑。今年春節期間,泉州的下雨天雖然多了些,但仍不乏有春和景明的日子,你看,天后宮上的天空就那樣的蔚藍……

推荐阅读